如果说教育模式,我现在更认同上海的教育方式。后来到上海,我发现以前对上海教育的认知都是错误的,上海考卷是简单,可是平时的难度是大考难度的n倍,继续管理层唯上海血统论近亲繁殖,虽然令上海本地人获得的轻松晋升的捷径,但长远来看,外地人才无法施展,令上海外企竞争力消亡,对上海人长远来说就未必是福了。

1、上海的教育水平如何?

上海的教育水平如何

作为一个南通人小时候很羡慕上海,因为做各地考卷总是上海的卷子最简单,而我们每天魔鬼训练刷题各种难题。一个月休息一天叫月假,但是那一天休息可能就有几十张卷子要做,最近回去亲戚小孩初二了,早上5:20上学,晚上11:00到家。当然没有美术课,音乐课体育课,就连早操高三初三都是取消的,后来到上海,我发现以前对上海教育的认知都是错误的,上海考卷是简单,可是平时的难度是大考难度的n倍。

如果说教育模式,我现在更认同上海的教育方式,上海也不轻松的,但是上海分阶梯,你想小孩以后走读书出路的话,各种课外班你自己出钱出精力以后走自招!你不想孩子那么辛苦,那么你完全可以对口公办上上,快乐学习。好的学校掐尖一样你争我夺,但是学校里什么都有,兴趣班社团各种优质的活动,初中就开始开社会课题实践研究,

2、上海这么拥挤,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愿意在上海工作?

上海这么拥挤,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愿意在上海工作

其实现在很多人是被自媒体上铺天盖地的宣传误导才来的上海。来了之后发现工作不好找,房子那么贵,人又不友善,走也不是,留也不是,现在还怎么可能有很多人愿意在上海工作呢?工作都不好找了。不信我们看看上海一些主要行业的情况吧,我在人力资源领域浸淫二十多年,几乎所有领域:金融、IT、化工、电子、快消类的外企我全都待过。

对外企人事生态有一手资料和充分信息,所以才敢下此论断。上海外企总部经济曾经辉煌一时,也是2000年至今上海主要的城市竞争力源泉,想不到时过境迁,总部在上海的外企纷纷陷入经营困境或者停滞不前,令人唏嘘。我知道的上海外企中亏本死撑的就有不少,外资股东天天着急上火,中国区老大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仍旧于事无补,

上海外企总部中一个明显的特色是:除了中国区一哥大多会是老外或者台湾香港新加坡籍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级管理层清一色都是上海本地人。这种情况在中国其他城市甚为罕见,上海作为国际化都市,不是应该广纳天下贤才吗?事实恰恰相反。管理层唯上海血统论近亲繁殖风气盛行,即便如清华北大毕业的外地过江龙,不论业务能力多强、学历多高,在上海地头蛇的圈子里完全英雄无用武之地。

累活苦活要你干,升职加薪没你份,强龙不压地头蛇外企工作的上海人有一个习性特别有意思,每天上班,一个个端着咖啡到处找其他上海人串门聊天,上班头一个多小时,座位上坐的往往不是这桌的主人,如此能聊真是让人开眼。上海人上班时间的拉家常习惯使上海人之间的关系网非常亲密,客观上导致每每有核心岗位空缺的时候,上海本地人总是最先被提名的那个,

拉帮结派排外文化使得上海本地人轻松坐上高位,对上海人是福。但对外企来说就未必了,由于外地新鲜血液无法对企业经营决策贡献力量,导致上海外企在快速变化高度竞争的中国市场全面失利,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继续管理层唯上海血统论近亲繁殖,虽然令上海本地人获得的轻松晋升的捷径,但长远来看,外地人才无法施展,令上海外企竞争力消亡,对上海人长远来说就未必是福了,

再看看互联网吧:北京的互联网创业气氛冠绝中国,所以催生了类型最多样的互联网公司。横跨旅游业、电商、媒体、游戏、金融、社区网站、SNS软件,各有特色,能像豆瓣那么文艺,也能像宜信那样挥洒财富,每一家都个性十足。比起北京的滴滴、美团、寒武纪等互联网公司,上海互联网的发展步步落伍,现在硕果仅存的存了携程、盛大、喜马拉雅等公司,而且上海互联网大都已经被北京的互联网公司兼并了,

上海有哪些被北京收购的互联网公司呢?1、大众点评2014年2月19日,走过近11年历程的大众点评网(下称“点评”),宣布接受来自腾讯的战略投资,腾讯将占点评20%的股份,2015年10月,大众点评被美团收购。2、一号店一号店于2008年成立,此后一号店成为沃尔玛全资控股子公司,随着沃尔玛与京东达成战略合作,一号店被京东收购。


文章TAG:少立  教育  上海  水平  上海少立教育怎么样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