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大多数家长都很盲目,自己都不知道报辅导班有啥用。就算老师能做到这一切,还得老师有责任心,问题这么牛x的老师你可给他开多少钱,什么是糖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糖”是对碳水化合物类产品的统称,糖分子从1个到多个不等,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没报啥具体目的,什么提分呀什么的,不存在,完全不考虑影响孩子提分的各种因素,尤其是性格因素,不考虑自己孩子到底能不能学会,不考虑老师能力,不考虑孩子学习动机激发,不考虑是不是白花钱,然后就开始冲动地跟风被动的花钱。
1、糖有什么危害?
今天你吃糖了吗?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15年发布了《成人和儿童糖摄入量指南》,其中建议,成年人和儿童应将其每天的游离糖摄入量降至其总能量摄入的10%以下,如能控制到5%以下更好。这份关于“游离糖”的指南也是世界卫生组织为实现《2013-2020年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疾病全球行动计划》确立的目标所做的部分工作,
什么是糖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糖”是对碳水化合物类产品的统称,糖分子从1个到多个不等。一般中国老百姓所说的糖,主要是在食品烹调和加工过程中添加的蔗糖,葡萄糖和果糖,食糖是纯能量食物,容易消化吸收,除果糖外,其他的几种糖都具有较高的血糖生成指数(GI)。我国的饮食习惯中,除了南方地区多喜欢在烹调时加糖来提鲜,其他地区的烹调时糖的添加并不多,但加工食品中很多隐性“添加糖”,如各种甜味饮料、饼干、蛋糕等,这些往往会被大家忽略,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指出,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摄入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过量摄入糖类产品,容易造成龋齿及增加糖尿病的发生风险。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忽视了存在于包装食品中“隐性糖”的存在,比如市售果汁、乳酸菌饮料、烘焙食品以及调味品等,甚至于蜂蜜,此类产品大多以“天然”和“健康”的印象存在,但殊不知,有很多产品含糖量并不低,
比如我们常喝的果汁糖含量约为每百毫升10克左右,随随便便喝下去一瓶就可能摄入60克的糖,远超过指南50克的推荐量,如果当天还吃了小面包、小饼干,那么糖的摄入量更加不可控制。糖的危害糖对人体最直接的危害就是容易造成龋齿及肥胖,特别是青少年儿童,肥胖是糖摄入过多、能量过盛的最直接危害,不过从目前研究来看,过量摄入精制糖还会增加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血压升高、心血管系统疾病风险,同时大量摄入糖会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而这些又是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重要风险因素。
如何控制糖的摄入量1、日常尽量不喝各种甜饮料,2、直接吃水果,市售果汁和榨的“原汁”应当控制在1杯以内。3、喝咖啡尽量少加或不加糖,喝牛奶、豆浆也不要加糖,4、如果某种产品号称“低糖”,那么要看看它是否达到营养标签上说明的低糖标准(100毫升液体或固体当中的糖含量是否低于5g)。5、日常家庭调味,尽量食用食物的原味,减少糖的使用另外,有些人担心不吃糖,能量不足,其实完全不用担心,因为淀粉就可以在身体当中转化为葡萄糖,足够身体代谢使用,即便有低血糖,只要餐间适当加一些淀粉类食品也能解决,因此糖不是必需品,能不吃还是不吃吧,
2、补习班有啥用?
我特别兴奋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干了十几年辅导班,咱今天说点家长不爱听的内幕,说实话大多数家长都很盲目,自己都不知道报辅导班有啥用。我干辅导班的时候,花很大力气专门研究家长和孩子心理,大多数家长在给孩子报班的时候都是这么认为,别人家的妈妈给孩子都报了辅导班了,咱家也不差钱,咱也报。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没报啥具体目的,什么提分呀什么的,不存在,完全不考虑影响孩子提分的各种因素,尤其是性格因素,不考虑自己孩子到底能不能学会,不考虑老师能力,不考虑孩子学习动机激发,不考虑是不是白花钱,然后就开始冲动地跟风被动的花钱,
归根结底就是不负责任地解解心疑,甩甩包袱。就是说,将来孩子就算是学习成绩不好,也可以跟孩子说,:“我尽力了!”我在招生的时候,很多家长抱怨说,从小学到初中,我都给孩子花了两万多块钱,一分没提不说,在班里名次越来越低,我已经放弃老大了,现在已经开始给老二花钱了,孩子学习提高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涉及太多的因素,尤其是性格因素:身体因素,比如考试头一天没吃好,拉肚子或者头天睡得太晚,第二天考试没状态;心理因素,孩子考试头一天和同学吵架了,第二天考试,自己没调整过来,影响考试发挥;家庭因素,爹妈不和,要闹离婚,孩子没心情学。
文章TAG:有糖 培训 危害 有糖完成培训任务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