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二的加拿大东西横跨纽芬兰时区、大西洋时区、东部时区、中部时区、山地时区、太平洋时区这6个时区。我国为什么没有采取多个时区制度,我国作为一个领土大国,同样横跨了五大时区,分别是昆仑时区(东经75°)、新藏时区(东经90°)、陇蜀时区(东经105°)、中原时区(东经120°)、长白时区(东经135°),分别对应国际上的东五区到东九区。

1、为什么美俄有多个时区,中国却统一用北京时区?

为什么美俄有多个时区,中国却统一用北京时区

我们所生活的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太阳做公转运动,从而形成了昼夜更替及一年四季变化,在地球自转的过程中任何时刻太阳辐射只能照亮半个地球,于是这半个地球就被称为“昼半球”,而另外半个地球则被称为“夜半球”。也就说面对太阳这一面是白天,而背对太阳的另一面则是黑夜,不过地球始终是处于运动状态中的,所以白昼与黑夜是永续循环而非固定不变的。

尽管今天我们已知道包括地球在内的太阳系行星是以太阳为中心做公转运动的,然而在天文技术有限的古代人们站在以自我为中心的立场上用肉眼观察到的现象就是:太阳每天早晨从东方升起,然后又在傍晚时分在西方落下,古人对时间的掌握是没我们今天这么精准的,所以通常情况下他们就是以太阳的升起与降落作为自己的作息周期的,也就是所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地球是自西向东运转的,所以越在东边就越快见到白天,而越在西边见到太阳的时间就越晚,这样就形成了各地区之间的时间差,古人对这种时间差的概念理解得相当模糊。一方面在钟表发明之前人们对时间的掌握并不精确,因此对时差并不会太敏感;另一方面在古代的交通条件下世界各地的人民的交往是相对有限的,人们根本无法想象当自己这儿艳阳高照时大洋彼岸可能是一片黑暗,

随着近代工业化大生产到来后世界各地逐渐被火车、轮船等新式交通工具日益联系为一个整体,世界各地逐渐被纳入到资本主义大生产的循环之中。这时人们对时间的精准掌握有了越来越高的需求:古人可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然而进入近代工业化大生产时代后人们对时间的计量由由来以天为单位逐渐精确到小时,后来又进一步要求精确到分、秒,

在这种形势下世界各地在时间计量上的混乱状态就必须得到改变。1884年在华盛顿召开的一次国际经度会议(又称国际子午线会议)上规定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东、西各12个时区),也是在这次会议上将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确定为中时区(零时区),以此为轴心向东或向西每横跨经度15度即为一个时区。最后的东、西第12区各跨经度7.5度,以东、西经180度为界,

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上的时间就是这个时区内统一采用的时间,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相差1小时。因此出国旅行的人必须随时调整自己的手表才能和当地时间相一致:向西每过一个时区就要把表拨慢1小时;向东每过一个时区就要把表拨快1小时,事实上即使是在同一时区内从东到西的各地区之间仍存在时差,只不过大家统一使用该时区的区时。

理论上地球上存在无数个地方时,说得简单粗暴点就是每15个经度区间范围内大家使用统一的区时,但这并不是说这一区间范围内大家就不存在时差了。比如我国现在使用的是北京时间,但这不代表北京只有一个地方时:位于北京北京中轴线上的天安门广场就和北京周边的昌平区、大兴区、密云区等地是存在时差的,只是由于从天安门到昌平、大兴、密云等地的距离在15个经度区间范围内,所以这些地方属于同一个时区,而彼此之间的时差是在一个小时之内的。

其实从自家客厅到厨房都有时差,只不过这种时差小到可以忽略不计,我们也根本不可能感觉得到,当然这同时也就意味着那些国土东西覆盖范围大于15个经度范围的国家也就是跨时区国家。俄罗斯作为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东西横跨10个时区,也就是说俄罗斯最东点与最西点的时差为9小时,也许当白令海峡沿岸已是暮色黄昏之时位于欧洲部分的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地还没吃午饭,

国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二的加拿大东西横跨纽芬兰时区、大西洋时区、东部时区、中部时区、山地时区、太平洋时区这6个时区。美国的国土面积大致与我国相当,但由于美国有阿拉斯加和夏威夷两块远离本土的飞地,所以美国国土所跨越的东西经度距离也覆盖了6个时区,这6个时区从东向西分别是西五区的东部时间(包括大西洋沿岸及近大陆的19个州和华盛顿特区)、西六区的中部时间(包括芝加哥和新奥尔良两个地区)、西七区的山地时间、西八区的太平洋时间(包括太平洋沿岸的4个州)、西九区的阿拉斯加时间、西十区的夏威夷时间。


文章TAG:美俄有  多个  统一  中国为什么统一时区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