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看一下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如果换成两隻黄鹂会如何呢。他是可以用“个”字来形容或比喻是两个人象黄鹂鸟一样在柳上或柳下唱歌,结合“一行白鹭上青天",个人觉得诗人是有意用“个”字来形容,两个人在柳下(或柳上)唱歌而惊飞了不远处栖息的白鹭鸟。

1、两个黄鹂鸣翠柳,作者为什么不用两只黄鹂?

两个黄鹂鸣翠柳,作者为什么不用两只黄鹂

“个”与“只"都是量词,但表示的意义不同。除去各地方言的说法不同另当别论,就书面而言是有特定性的或习惯性。比如:一匹马,一头牛、一头猪;一只鸟,一个人等,是有区别的,本文的两个黄鹂鸣翠柳,如果不是作者所用方言不同的话,是有特別意义的。他是可以用“个”字来形容或比喻是两个人象黄鹂鸟一样在柳上或柳下唱歌,结合“一行白鹭上青天",个人觉得诗人是有意用“个”字来形容,两个人在柳下(或柳上)唱歌而惊飞了不远处栖息的白鹭鸟,

2、两个黄鹂鸣翠柳,黄鹂为何是两个而不是两只?杜甫有何用意?

两个黄鹂鸣翠柳,黄鹂为何是两个而不是两只杜甫有何用意

题主好,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恰好我的老师曾经教过我这个问题!恕樱略抒己见“只“是简化字,本来应当作隻。隻和雙(简化字作双)在古代是反义词,分别表示奇数和偶数,因此,隻在古代只是表示单,独的意义,例如成语“形单影隻”还保留古代的用法的。那么雙则表示成对的意思,甲骨文隻。一只手、一只隹,隻音从雉,本义为鸟在手中。

《說文》:“隻,鳥一枚也。从又持隹,持一隹曰隻,二隹曰雙,”从造字看,隻是手持一鸟,雙是手持二鸟,造字意图十分清楚,而用为量词,是宋元以后,才在口语中出现的。那么我们来看一下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如果换成两隻黄鹂会如何呢?翻译一下为两“独,单”的黄鹂!句子是不通的!所以此句用“个”是非常恰当的哦!那么好多人都在猜测是不是平仄的问题?其实不然,“只”与“个”在诗词中皆为仄韵!正确的答案就是在宋元以前,尤其是唐朝时期,杜甫那个年代,“隻”字并不作为量词使用哒!您明白了吗?。


文章TAG:黄鹂  用个  鸣翠柳  两个  两个黄鹂为什么用个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