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什么是经济学这个问题,应该是众说纷纭各有各的道理,我比较倾向于这个解释。经济问题的解决与机会成本的关系,归根结底就是为如何使得选择的机会成本达到最低,也就是稀缺资源的最优分配,所以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经济学是为了解决稀缺资源合理分配,降低生产成本的一门学问。
1、什么是经济学,经济学解决什么问题?是稀缺资源的分配吗?
对于什么是经济学这个问题,应该是众说纷纭各有各的道理,我比较倾向于这个解释:经济学是研究人和社会如何进行选择,来使用可以有其它途径的稀缺的资源以便生产各种商品,并在现在或将来把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确实经济学就是在解决稀缺资源的分配问题,那么我们可以先来了解以下几个含义:(一)稀缺性的含义是指生产资源的相对有限性资源的稀缺性与经济问题,由于资源稀缺性的存在,使得人们必须考虑如何使用有限的相对稀缺的生产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化的需要,
这就是所谓的“经济问题”。生产资源或生产要素主要包括:资本(其价格为利息)、土地(其价格为地租)、劳动(其价格为工资),(二)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含义在既定的资源之下所能生产商品的最大产量的组合,就是生产可能性曲线与资源稀缺性之间的关系,生产可能性曲线反映了资源稀缺性的特征。(三)选择和机会成本选择产生的原因,
资源的稀缺性使得社会不得不作出选择机会成本的概念。当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资源使经济主体需要选择时,选择会带来成本,选择的成本我们称为机会成本,当把一定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个产品的数量就是机会成本,它是作出一次决策时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用途,经济问题的解决与机会成本的关系,归根结底就是为如何使得选择的机会成本达到最低,也就是稀缺资源的最优分配,所以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经济学是为了解决稀缺资源合理分配,降低生产成本的一门学问。
2、经济是什么?
经济,核心在劳动和交换,劳动包括农业工业生产、各种服务活动以及为方便劳动交换而衍生的各类劳动,广义劳动还可拓展到技术的研发。交换体现在各种劳动活动当中,有直间的交换也有间接的交换,如今的经济活动大多是间接交换,其媒介是货币,广义的媒介可称之为通货,包括各种证券、债券等。早期经济活动主要是以物易物,后来货币兴起,间接交换成为主流,
直至工业革命前,经济活动中交换的主体是农产品;工业革命后,交换产品大量为工业制品;到信息化时代,服务业逐渐成为经济的最大组成部分。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伴随劳动品变化的还有货币,从早起的贝壳类发展到贵金属,乃至如今的信用纸币,劳动品量增质变,但劳动品的劳动属性不变。货币同样量增质变,但货币的通货本质不变,纸币的背后是各种有形或无形的财富,纸币的交换其时就是其背后财富的交换,
纸币新增导致货币贬值由新增货币的利息偿还,该利息通过银行金融体系由全社会共享,但是该利息收入大头常常被金融机构截取,这是当代财富分配不合理的体现之一,类似古代的铸币税。谈到经济学,不可避免的说道亚当斯密和凯恩斯,亚当斯密的主要思想是分工促进经济发展,而凯恩斯的主要思想是通过增加货币供应维持经济发展。
两者分别从科技和金融两个方面论述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科技发展导致分工深化、促进经济,金融系统通过调控货币供给保持经济发展。在我看来,经济的本质是交换,而交换的前提是差异性,也就是劳动差异性,外在体现为劳动产品的差异性,因此,劳动差异性是经济驱动力。经济本身是一种交换,其体量用交换行为这一流量的大小来衡量,
这种差异性导致流动的物理学模型是非常普遍的,在物理学中我喜欢称之为势差驱动。谈到这里,亚当斯密的思想可采用物理模型说明,那凯恩斯的学说如何体现?在经济流量和劳动差异性之间存在一个比例关系,该比例系数的影响因素中就有货币供给,如此,两种学说就统一起来了,Q=K×ƩDQ表示理论经济总量(需求量)。
文章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