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教育是社会关注的大问题,那么它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呢。教育是强国之本,立国之基,教育来不得半点浮躁,教育的终极目的是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繁荣,现代教育强调了一定的试错机制,现代教育派主要教育观点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比如2-4岁是秩序敏感期,0-6岁是感官敏感期,0-6岁是语言敏感期。
1、什么是国学教育?
国学教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高度总结,倾浸着每个中华儿女的血液和灵魂的教育。国学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指以中国古典典籍为载体,表达中华民族传统社会价值观和道德伦理观的学术教育体系,国学教育的范畴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
2、什么是教育的均衡发展?验收方式是什么?
“教育均衡发展”这个词追索起来应该是自2005年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开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自后教育发展的主旋律,所谓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简单的说,就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缩小学校、城乡、区域间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
其内涵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目前应当特别关注农村学校建设问题;二是区域内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目前应当特别关注薄弱学校建设问题;三是群体之间的均衡发展,目前应当特别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其最终目标,就是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实现教育公平。对于义务教育均衡我们不能从字面意思去理解,认为是全国范围内的均衡,而是区域内的均衡,先是县域内的基本均衡,再到优质均衡,再到市域内基本均衡,均衡发展永远在路上,
由于目前全国范围内正在推进的仍是基本均衡,所以在此重点说说基本均衡的评估方法。对于均衡发展的评估,有一套详细的评估细则,简单可以概括为:“一个门槛、两项内容、一个参考”,1.“一个门槛”(办学基本标准评估)。要求在对一个县(区)进行评估认定前,要评估其所辖义务教育学校是否都达到自治区办学基本标准,达到这一条件的县(区),才有资格接受均衡督导评估认定,
从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体育运动场馆面积、教学仪器设备值、生均计算机台数、生均图书册数、教师学历、专业技术岗位设置等指标评价达标情况,每一项都有标准值。各省细则中可能略有不同,如我省有十项指标,县域内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十项必须达标八项,2.“两项内容”(均衡督导评估认定的核心内容)。(1)对区域义务教育校际间差距评估,
是以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生均图书册数、师生比、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8项指标来分别计算小学、初中综合差异系数。达到基本均衡评估的标准为:小学综合差异系数不高于0.65,初中综合差异系数不高于0.55,
(2)对县(区)级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评估。主要是通过组织领导、要,机会均等、经费保障、师资配置、质量与管理四个方面的21项指标来进行评估,每个指标赋一定分值,总分为100分,达到85分以上的县(区)方可视为达到此项评估的要求,3.“一个参考”。指公众对本县(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的满意度,作为评估、认定一个区(区)是否实现基本均衡的重要参考依据,
满意度不得低于85%。在实地评估时,各县的财政投入是关键性指标,同时评估组对各校的学校管理,功能室使用,校园文化,素质教育成果等也十分看重,对于优质均衡,当前国家评估方案已经出台,少数地区正在启动,如果说基本均衡重硬件建设,优质均衡则更看重学校内功,更重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更多教育观点,教学经验,学习资源,教育技术,敬请关注“轻风教育”。
文章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