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副作用肯定有,具体是什么副作用还要看什么人用,用量大小,时间长短等等。但中药在使用过程中大多是多种中药组方一起服用,副作用的发生也是各种各样,中药成分复杂,虽然近年来发现并明确了一些中药的毒副作用,肝肾功能损伤是目前吃中药最主要的副作用。
1、中医使用中药的过程中,哪些药可能导致肝功能损害?
是药三分毒是指中药大都有偏性,如寒凉性药,温热性药。这种偏性习惯称为毒,而中医正是利用药物的偏性来纠偏治病。如用寒凉性药治温热病,用温热药治寒性病,吃姜蒜辣椒上火了,吃黄瓜苦瓜即可去火,真的有毒吗?中药真正有毒伤人的中药是很少的,如川草乌,附子,马钱子,砒霜等。但经炮制或组方相制,控制用量,也可使毒药变为治病良药,
况且,很多中药还都是药食同源的食物,如五谷杂粮五味调料葱姜蒜等,有毒吗?但然,喝水过多也可死人。对症使用中药和中成药相对化学西药大都是安全极少有副作用的,而化学西药对症使用也大都有毒副作用的!正所谓杀敌一千,自伤八百,甚至病未治愈,肝肾就坏了。所以,短短二百年的西药淘汰率就高达百分之九十!每年仅儿童被西药致聋致哑的就达三万,
2、中药对身体有副作用吗?有什么副作用?
我们都知道是药三分毒,没有绝对安全的药物,一来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二来因人而异(和人的体质有一定关系)。随着人们对用药安全的不断研究和关注,中药安全无毒作用的说法也逐渐被打破,并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我们都知道西药的成分是明确的,作用机制也是明确的,一些与用药有关的副作用一般都是明确的,并都写进了药品说明书,虽然也因人而异,但是服用后可能会发生的副作用是可以预见的,大都有明确的解决办法,并想办法对不适用人群进行规避(做皮试啊、用药经历啊什么的),大夫可以趋利避害,选择使用。
比如:我们服用感冒药后都嗜睡,青霉素需要做皮试,阳性就不能用,从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等等,而中药成分复杂,虽然近年来发现并明确了一些中药的毒副作用,肝肾功能损伤是目前吃中药最主要的副作用。例如:关木通含马兜铃酸,肾毒性;何首乌可致肝损伤等等,但中药在使用过程中大多是多种中药组方一起服用,副作用的发生也是各种各样。
对于成方制剂中成药而言,处方是固定,对于发生的副作用有些可以判定与药物有关,但具体是方中哪一味或哪几味药物的哪类成分引起的却不得而知,对于可加减的汤剂,大都是经验用药,很多药的有效成分分析尚在探索中,更别说对副作用的研究了。也只有经验丰富的老中医在中药的加减过程中方能了解可能是哪一味中药引起的(去一味或减减量,如果缓解了就知道是哪一味的问题,如果未缓解继续换,直到解决了,也就大概直到怎么回事了,有的实在找不出,直接换方了),即使直到是哪些中药引起的,但具体哪种成分引起的也是不得而知的,
中药毒副作用发生因人而异的偶发性更高,有些方子好多人用了都没事,突然就有那么一人就出问题了,而且副作用的类型也不一样,同一种药或同一个方子,有人过敏起红疹了、有人胃疼,有人头晕、恶心,有人休克等等。而且有些副作用发生了,根本无法判断是疾病本身所致还是药物所致,大多就自认为是疾病本身的问题,而不了了之,
在临床研究或实际应用中那种偶发型的都不具有代表性,大多都无法判读是否与药物有关,只有多发且有代表性的才会写进说明书或引起重视。不懂中医理论,胡乱使用中药,往往适得其反,加重病情或引发不良反应,也是导致中药副作用频发的关键,所以国家现在提倡中药需由中医开,就拿人参来说:高血压患者属肝阳上亢者,不宜用人参,服后易引起脑血管意外;而虚寒的高血压患者则可适量使用;但当收缩压大于180时,无论哪一型病者均不宜服用人参;失眠、烦躁属实证者不宜服用人参,否则睡眠会更差等等。
所以,中药副作用肯定有,具体是什么副作用还要看什么人用,用量大小,时间长短等等,即使是已经发现有毒副作用也不是绝对不能使用,就跟西药副作用已经明确,但大家都还在用一样。其实现在中药的不良反应、副作用大多也与长期、大量、不合理的使用有关,何首乌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有些人为了延年益寿、乌发长期大量使用而引发肝毒性。
文章TAG:中药 生物碱 中医 含有 过程 中药中含有什么生物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