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有学生问我,老师我们为什么要考研。考研和不考研的区别,从利益出发,第一个本质区别就是找优质工作的门槛更高了,范围更广了,条件更好了,可以有资格向一线城市央企单位、高层次公务部门、高薪行业、大厂等投简历了,也有个别本科生和双非研究生,你要想想这个别人的来头,你以为你是本科生也有机会了。
1、到底要不要考研?考研究竟有什么用?
我这里就不写虚的了,谈点实际的。我在北京的世界500强工作多年,从事HR工作也超过10年,咱们从职场起点和薪酬起点开始谈起:考研和不考研的第一个残酷的区别就是,位于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央企总部以及在京的酬福利好的科研单位、省级及以上部门、挤破头的事业编单位(比如,知名中学),等等,你不是研究生学历,连网申的资格都没有。
你不是想鲤鱼跳龙门吗?对不起,你没有研究生这个撑杆,就没有资格跳!就这么现实,就这么残酷,就这么血淋淋!你跟我讲大道理,什么学历不代表能力,文凭不代表水平,谁有时间听你讲大道理,你就是小学毕业,也得等你成功了之后才能喊一句“英雄不问出处”,对不起,现在的招聘门槛,就是要问英雄的出处!2019年年底开始,疫情已经发展2年多了,这两个年头,就如同试金石一样,终于试出单位的好坏来了。
有些的中小企业,已经关门了吧,曾经让人羡慕嫉妒恨的大厂,也开始大规模裁人了吧。2022年4月2日的新闻,某微商头部公司裁员70%,而且给了N 1补偿,什么意思?就是上午你在开会,下午就通知你走人,没有提前一个月通知你,多给你一个月的补偿。为什么体制热起来且温度达到峰值?就拿我们单位来说,只要你给领导说一声,我有点发烧,你就可以在家里休息至少2周,你就是想上班,安全部门也不让你上班,工会还按照每天200元标准给你家里送好吃的,
工资奖金福利,一分钱都不会受影响,相反,慰问品给你送到家。公司有一位老大姐,从2020年初开始轮岗上班开始,至今都没有来上班,反正,她也没有事做,只要有风吹草动,需要轮岗,就通知她在家里待着,两年没怎么上班,工资该涨的时候不会落掉她,评先进的时候也少不了她。据我所知,这两年,大多数央企、国企不但没有降低收入,反而涨了工资和奖金,
有些单位为了稳定队伍,还加大了福利的力度。比如,以前的福利费不能超过工资总额的13%,疫情来了,理由充分了,一切都是为了抗疫嘛,其他科目的费用也可以进入“抗疫专项经费”里了,实际上扩大了福利费的来源,比如,工会经费里,下拨了多次特殊经费,驰援单位抗疫,除了买防疫物品,还可以慰问员工。体制内单位的求职热持续升温,跟应届生进行防御性避险决策有关,
很多优秀毕业生以前是看不起体制内单位那点薪酬福利的,去大厂、投行、名企拿年薪百万不香吗?问题是,体制外单位开始风雨飘摇、风险指数上升,他们纷纷开始涌入体制内单位,造成了严重的“内卷”现象。比如,我们公司在普通的岗位招聘,以前几乎没有985的研究生来应聘,近2年,清北生和世界泰晤士TOP30的名校生,来求职的人数大幅上升。
举一个例子:我们公司基层的新闻宣传岗位,以前录取与报名比为1:5,近2年是1:60;以前985的比例为1:0,近2年是1:15,以前是985的名校生不愿意来,现在是争破头。看看中石油、中石化、电网、证券等央企的总部招聘公示公告吧,最差的学历也是北清硕研,大部分都是世界TOP10常青藤的硕士和博士了,当然,有些外行人属于杠精,肯定会说,很多本科生都进了央企和公务体系呀。
可是,你知道吗?央企和公务体系是分为很多板块、条条、区域、行业的,在横向上各有不同,甚至天壤之别;在纵向上分为五六个层级,有的在天上,有的在地下,简单笼统地说吧: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央企总部和高层次的公务部门,招聘门槛基本上是名校985、211起步,前十名的知名高校强势学科的硕士有优势。当然,也有个别本科生和双非研究生,你要想想这个别人的来头,你以为你是本科生也有机会了?央企省级分公司本部,位于省会城市,基本也是双一流硕士为敲门砖了。
文章TAG:考研 考研 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