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管理,首先是广告运动的管理,研究对象是广告运动主体即广告代理商与广告主,按照广告运作的基本流程分解各业务环节。我较为赞同吴予敏教授的应该以广告管理/广告科学/广告文化来划分的观点,(沉下去听)2.你学广告学的理由,整合性的市场营销、品牌形象与品牌管理、广告策划、公共关系策略、不同媒体的广告创意和媒体传播策略与计划、广告效果监测与评估等等,实则上是广告实务;其次就是广告公司的经营与管理。
1、学广告设计有前途吗?
前途很大啊!兄弟拿我的亲身经历来说,上次想给公司设计一张海报墙,于是我找了几家比较不错的设计公司约谈,人家都不会出动最优秀的设计师来,那些优秀的设计师人家排着队在等设计。都是派的像设计实习生或者设计专员对接到我跟我谈,沟通了我的设计想法,测量了一下墙壁面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整个下来约了三家公司,基本都在五位数的这个预算当中,当然这仅仅是设计制作费,还不包含安装运输等费用,
后来我有认识的朋友做设计的,我把我的想法写成PPT委托他给我设计,当然不是白做,人家给我做好了以后,请他吃了顿大餐,顺便拉进了关系。我心里当时想,要是我自己会设计多好啊,不用求人去做,最后我把底稿发给广告公司,制作安装运输费用算下来花了四位数,比预期的节省了几千块钱,想想还是不错的。设计行业吃香的是,网页设计,广告设计,大公司委托企业专题设计,还有很多很多,我反正很崇拜做设计的,心灵手巧,思维丰富!,
2、怎样学好广告学?广告没创意怎么办?
我这里有些学术论坛和网站,您可以在里面搜索相应的文献和资料,对学广告非常有帮助。CNKI、超星读秀、PQDT、NSTL等等尽管广告学这个专业或是广告这个行业极具实践性,但这不并意味着理论知识不重要,即使这个专业或行业有一些反智者的存在,请记住,读书不是用来掉书袋,而是用知识来拓宽你的思路。这真不是讲大道理,很多时候你会觉得自己手握的方法论太少,其实只是你拥有的世界观太老或太窄,
说到世界观太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读书的面太窄,这也就是我想说的第二点:不要把视野局限在新闻传播或广告的书甚至只是软件工具书。为什么我们很容易出现这种局限?引用深圳大学吴予敏教授在《广告学研究专题导引》序言部分中的一些话即在我们传统的广告学教育或研究中倾向于分成:广告理论/广告实务/广告史,事实上,这种分类方法在不自觉之中,我们会只将重点放在“广告”上。
我较为赞同吴予敏教授的应该以广告管理/广告科学/广告文化来划分的观点,从历史来看,伴随着市场营销学的形成与发展,广告从仅仅只是单个信息内容的传达过渡到大创意概念(BigIdea)再形成整体性的广告战役/运动(Campaigns),广告活动形式正越来越复杂,广告业务环节也越来越多,势必产生管理的需要。
因此广告管理,首先是广告运动的管理,研究对象是广告运动主体即广告代理商与广告主,按照广告运作的基本流程分解各业务环节:整合性的市场营销、品牌形象与品牌管理、广告策划、公共关系策略、不同媒体的广告创意和媒体传播策略与计划、广告效果监测与评估等等,实则上是广告实务;其次就是广告公司的经营与管理,学术研究还会区分微观层面以及宏观层面:上述的广告公司的经营管理即微观层面的管理,政府主管部门对广告全行业的法规管理即为宏观层面的管理。
就所谓“管理”的知识储备,除我们所必备的广告实务的知识外,大家都明白广告是具有商业性的,所以大家都会去阅读营销学(Marketing)的书,但大家会很容易忽视公司经营即商务(Business)的书。Marketing和Business是两回事,当前想要出类拔萃,除了你需要懂Marketing,但你更要懂Business。
3、如何说服父母让我去学广告学?
您好,我们可以讨论下,说服从来不是单方面的,一定是双方沟通的结果。讨论或者说服,其实不在于改变对方的观点,而在对方的观点中看见合理之处,充分肯定,为自己所用,然后把自己的困难,不足摆出来,看对方是不是可以接受,如果我们抱着沟通心态,真诚相待,即使结果不如意,也会很心平气和,孩子和父母的沟通一直都是一个问题,这不是困扰个别人的问题,是一个普遍的问题。
文章TAG:广告 前途 设计 为什么学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