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苏州话真的太美了,我前几天去了苏州的常熟,几乎是立马被苏州话给迷住了,尤其是女生说起苏州话来就跟唱曲似的,再狠的话语说出来也是软软的、柔柔的。比如“饮马桥到了”这句话,上海话讲“到”这个字用的是拼音声调的上声,而苏州话用的则是去声,由于苏州评弹在全国的知名度很大,很多外地人即便听到用无锡话演唱的歌曲也很有可能误以为是用苏州话演唱的。
1、什么话是最正宗的苏州话?
苏州话,俗称“苏州闲话”,是一种吴语方言,属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长期以来苏州话一直是吴语的代表方言之一,在历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苏州话以软糯著称,素有“吴侬软语”之美称。苏州话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方言之一,保留很多中古汉语要素,其显著特征为完整保留中古汉语的浊音,保留平上去入的平仄音韵,保留尖团音分化,保留较多古汉语用字用语,能够与古代韵书《切韵》、《广韵》等基本匹配,
2、无锡、苏州两地的方言区别很大,但无锡的《太湖美》和《无锡景》用苏州话唱,为什么?
作为一个无锡人我比较有资格来回答这个问题。提问者很有可能不是苏州无锡一带的人,对苏州话和无锡话分辨不清,其实苏州和无锡毗邻,两市中心仅相隔40公里,坐高铁只需12分钟,苏州话和无锡话同属吴语太湖片,区别并不大。从方言学上进行细分的话,苏州话属于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无锡话则属于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向毗陵小片的过渡方言带,无锡话和苏州话虽然在外地人,特别是北方人听起来差别比较明显,但实际上苏锡两地的人互相用各自方言交流,没有丝毫的障碍,
无锡话和苏州话在外地人听来的区别主要是在语调上。苏州话的语调听上去显得相对软糯一些,无锡话则稍显刚硬一点,另外从方言学上说,苏州话有七个声调,无锡话有8个声调。但如果在歌曲里作为唱词,苏州话和无锡话的语调和声调上的差别就被抹平了,只剩下个别字在语音上的差别了,因为苏州话和无锡话大多数字的声母基本相同,韵母大多相同或相近,如果是演唱同一首歌曲的话,即便是苏州人和无锡人都很难分辨出其中细微的差别,至于外地人尤其是非吴语区的人士,则有可能完全听不出其中的差别。
另外,由于苏州评弹在全国的知名度很大,很多外地人即便听到用无锡话演唱的歌曲也很有可能误以为是用苏州话演唱的,当你了解了以上有关苏州和无锡方言的背景知识,那么我接下来的解释就很容易理解了。歌曲《无锡景》除了普通话版本以外,只有无锡话一种方言版本,从来就没有苏州话版本,之所以部分外地人误以为《无锡景》是用苏州话演唱的,就是因为无锡话和苏州话唱起来差别极其细微,非两地人士很难分辨。
部分版本的演唱者,演唱时更是借用了部分苏州评弹的演唱与发音技巧,导致《无锡景》被部分外地人误以为是用苏州话演唱的,在QQ音乐上,我搜到一首名为《无锡景(苏州方言版)》的歌曲,仔细一听,不禁哑然失笑,原来这是著名苏州籍歌手程桂兰演唱的一个版本。我反复研听其演唱,发现程桂兰是用比较标准的无锡话演唱的,作为一个苏州人,程桂兰演唱无锡话版本并不难,可很多听众,特别是北方听众,却因为程桂兰是苏州人就想当然以为这是苏州话版本,枉费了程桂兰在艺术上所下的一番功夫和苦心。
再来说说歌曲《太湖美》,这首歌曲并非民歌,是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歌舞团任红举和龙飞二人的创作歌曲。1978年,任红举和龙飞二人先后到位于无锡胡埭和吴县光福的部队采风,这两个部队都在太湖边,面对浩瀚无垠、风景秀丽的太湖,两人汲取江南小调的元素,创作了《太湖美》这首歌曲,首唱李惠兰采用的是普通话版本,歌词和今天我们听到也有所不同,共分三段,带有当时比较明显的时代烙印。
让《太湖美》真正一炮打响的则是后来的程桂兰版本,1980年,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歌唱演员程桂兰赴京参加首届全国民族唱法汇演,其参赛曲目就是《太湖美》。为了凸显歌曲的地域风格,再加上程桂兰老家是苏州,程便采用了苏州方言,借鉴了部分苏州评弹的发音,其演唱的两段歌词的方言版《太湖美》赢得满堂彩,其后很多歌手都翻唱过这首歌曲,大部分是普通话版本,少数是苏州话版本,但有些苏州话版本的演唱者并不是苏州人或者吴语区人士,其苏州话发音听上去多少有点别扭。
文章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