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专业感觉有好几千个,以后这样报考”。首先,选专业时,不能望文生义,不了解专业的课程设置、就业方向,就选择看起来好就业的专业,如果坚持只填一个A专业的做法则是相当冒险而且犯傻的,要知道一旦被退档等到征集阶段,别说A专业没有了,连比A专业低分的B、C、D、E专业你都没有机会选择了。
1、现在专业感觉有好几千个,以后怎么报考?
“现在专业感觉有好几千个,以后这样报考”?对于这样的问题,似乎有些杞人忧天的感觉。因为,从现实的情况来看,报考什么样的专业,是不需要考生操心的!在报考什么样的专业,是符合自己条件的任课老师,班主任提出建议,给予耐心的指导!政府部门也非常重视,组织人力物力,给予专业指导!就拿今年来说,重庆市教委组织的填报志愿服务,在重庆会展中心,进行了几天的指导,利用专场讲座,给学生,家长辅导对专业,学校的选择!从自己了解的情况来看,学生是在学校老师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成绩,选择学校为大前提,如果自己的成绩能够达到国家重点大学录取的要求,无论读什么专业,就业机会都是海阔天空!面临选择的专业前景的考生,是成绩略逊一筹的学生,
就是这样的考生,也是不用焦虑的!因为,考生的就业率是学校发展的命根子,学校开设的专业,是为学生就业为为核心内容!所以,考生只要考虑努力学习,取得良好的成绩,无论考上什么样的大学,读什么样的专业,都是没有问题的。今年,我在重庆市教委举办的填报自愿交流会上,看到的、听到的是:学生和家长,在交流中,他们给孩子,特别关注的是考生将来在什么地方就业,定居!他们在自己未来定居的地方,社会发展的方向,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才,需要这种专业人才的专业,在什么学校开设了这种专业!从这些地方出发,人们是理智的,考生不会因为专业而烦恼,而焦虑不安的!,
2、报考大学应该如何选专业?
很多人会说选喜欢的专业就行。但“喜欢”很多时候不过是片面的印象,大部分高中生对大学专业知之甚少,仅凭自己的认知程度说喜欢某个专业。可能因为高中某科目成绩比较好;或喜欢某类东西,比如喜欢玩机器人,就觉得自己喜欢人工智能专业;或者从新闻媒体、影视剧中觉得某些职业自己特别喜欢,如警察、医生、律师、建筑师等,
高中科目与大学专业并非一一对应,大学专业涉及的内容要复杂得多。如果没有相应能力的话,兴趣就只能是兴趣,很难成为你的专业,更无法成为你的职业,首先,选专业时,不能望文生义,不了解专业的课程设置、就业方向,就选择看起来好就业的专业。进入大学后,才知道学习内容和就业前景,与自己所想的天差地别,例如,生物医学工程既不属于生物科学类,也不属于医学技术类,而是属于电气信息类,毕业生大多从事医疗器械的设计和制造。
此外,由于不同高校在办学特色、研究方向等方面的差异,相同名称的专业在不同类院校中培养的方向和侧重点也有不同,一些名称相近的专业,更要搞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应从学校官网、教育部网站或者其它权威的咨询机构,了解就业方向以及专业的报考条件,如语种、性别以及单科成绩等,选专业需要综合考虑很多因素,包括兴趣、性格(是否适合于专业相关的职业)、能力、成绩水平(了解专业开设哪些课程)、未来的学业和职业规划等等。
3、就想学一个专业,别的专业不考虑,该如何报志愿?
我是从事招生考试管理的考试工作者,我为你解答,根据你的情况,专业接受面很窄,只想学一个专业,别的专业不考虑,若按此要求填报志愿风险非常大,而且两个方面的风险都无法规避:一是大量浪费分数、二是被退档。一、先说说这种填法的危险性填报志愿所参考的主要是往年的录取位次,但院校、专业的录取位次是存在波动性的,因此任何分析方法均只能实现模糊定位,
相对而言,定位学校还是比较容易的(学校录取分数区间较大),但要定位到某校中的某个指定专业则相当困难——单个专业录取分数区间大的有20分左右,招生人数少的专业仅在几分区间内就完成了招生任务。如上图,假设考生只愿意读该校的最高分A专业,不愿接受其它专业,自然也不可能服从调剂,这种情况下只填报一个专业志愿A,其风险可想而知会有多大。
文章TAG:报考 专业 大学 专业怎么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