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虽未愈,但孩子感觉还是有好处的。三伏天之所以称之为“伏”,是因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内,每年的三伏天,很多人就会争先恐后地到医院做“三伏天灸”,那个年代,工厂都有干部每周有一天参加劳动的制度,首先,有些人认为三伏天灸什么疾病都能够治疗,其实“三伏天灸”对哮喘、过敏性鼻炎、咳嗽、慢性支气管炎、胃肠虚寒、宫寒等疾病或阳虚体质疗效明显,但并非什么问题都能解决;对于阴虚火旺、火热太盛的人并不适合,另外孕妇、糖尿病人、容易皮肤过敏的人也不适合治疗。
1、什么是三伏天灸?有哪些注意事项?
每年的三伏天,很多人就会争先恐后地到医院做“三伏天灸”!在中医里面有“冬病夏治”、“春夏养阳”的思想,三伏天灸能够起到温阳祛病的作用!但是,老百姓普遍存在着对三伏天灸的一些偏见和误解,下面这些看看你会不会犯错?首先,有些人认为三伏天灸什么疾病都能够治疗,其实“三伏天灸”对哮喘、过敏性鼻炎、咳嗽、慢性支气管炎、胃肠虚寒、宫寒等疾病或阳虚体质疗效明显,但并非什么问题都能解决;对于阴虚火旺、火热太盛的人并不适合,另外孕妇、糖尿病人、容易皮肤过敏的人也不适合治疗。
其次,有些人认为“三伏天灸”贴药时间越长越好,其实贴敷的药粉配方不同,病人的病情、年龄不同,天灸的贴药时间也不同,听从医师建议,一般控制在2小时左右;如果自行延长贴敷时间,很容易出现皮肤起泡、溃烂等现象,所以,贴敷到皮肤发红,轻微烧灼感即可,还有些人早早的赶到医院,希望尽早贴敷,其实三伏天灸是在三伏天最热的时候贴敷,效果最好。
所以,尽量选择在早上十点钟到下午三四点这个时间段来贴敷最合适,还有些人做了一次三伏贴敷之后,觉得身体的症状改善不大,就放弃治疗;其实,“三伏天灸”一般需要连续贴敷三年以上,效果更明显,“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改善体质要有耐心,平常注意生活养生保养,少吃生冷冰冻食品,加强体育锻炼,配合“三伏天灸”自然能够看到中医的神奇疗效!。
2、夏天的三伏天,是什么时候,为什么叫三伏天?
夏天的“三伏天”一般是处在小暑与处暑之中,它是一年之中气温最高、又是最潮湿、闷热的时间段。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至于民间为何将这段最闷热、最潮湿、气温最高的时间段称之为“三伏天”呢?三伏天早在古时称为“伏日”,关于“伏日”的来历,根据五行学说,古人认为春属木,夏属火,秋属金,冬属水,四季交替循环。
因此,立春为春之木代冬之水,水生木;立夏为夏之火代春之木,木生火;立冬为冬之水代秋之金,金生水,如此循五行相生,其中唯一不同的是立秋,夏属火,秋属金,故夏、秋的交接非五行相生,而是相克,就是火克金,又庚属金,所以到庚日就是金气要潜伏的日子,“伏日”之说由此而来。另外“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中的暑邪,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处暑之中,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可以这样理解:“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称之为“伏”,是因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内,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文章TAG:三伏天 推拿 夏天 三伏天推拿有什么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