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是由于科举制度录选而衍生出来的。实际上,除了本科以外,还有一个“预科”,但是现在很多学校已经把预科取消了,或者只有“民族预科”,而“本科”则被保留了下来,“本科”就是把“正统的”和“名义上的”给区分开来,同进士出身,那是恩赐的,赏的面子,它就不能称为“本科”。

1、大学本科为什么是“本”这个字?“本”是什么意思?

大学本科为什么是“本”这个字“本”是什么意思

“本科”一词源于宋代。《宋史·选举志一》记载:开宝三年,诏礼部阅贡士及十五举尝终场者,得一百六人,赐本科出身,“本”的意思就是“正规”。这个字义现在依然存在,实际上,除了本科以外,还有一个“预科”,但是现在很多学校已经把预科取消了,或者只有“民族预科”,而“本科”则被保留了下来。本,就是表示正规、正统,

比如说,《本草纲目》,“本”,正统的,正经的。“本科”是由于科举制度录选而衍生出来的,比如说我们知道,古代科举,考到最高等级,叫进士。进士分几“甲”,也就是几个档次,明清时代只分三甲,但是在宋代时则有五甲之多。《宋史·选举志二》记载:第一甲赐进士及第并文林郎,第二甲赐进士及第并从事郎,第三、第四甲进士出身,第五甲同进士出身,

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差别在哪?成绩不一样,档次不一样。怎么区分?进士及第、进士出身,这就叫“本科”,表示的是正统的、正规的,同进士出身,那是恩赐的,赏的面子,它就不能称为“本科”。因为你成绩在那摆着呢,你没那个水平,“本科”就是把“正统的”和“名义上的”给区分开来。后世,清代用“本科”一词用得最多,为了区分官员的资历,官员在公文里的自称,

因为清代官制不同。并不一定科举才当官,比如可以捐官,也就是花钱买官,比如最著名的,清乾隆时的钱度,他也参加过科举考试,但他没考上,他也是“进士”,但他的进士不是考来的,是恩赐的,那么,正经科举考试过,两榜进士的底子,那些官员陈述资历,说自己,“X年X甲进士第X名本科”。钱度不行,他不配,钱度陈述资历,只能说“X年X甲进士”,不能用“本科”,因为他不是正规的进士嘛。


文章TAG:本科  大学  本科(一)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