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小语种专业感兴趣其实都是基于下面这三个观点1.学英语的人太多了,学小语种的人少,稀缺2.一带一路需要小语种人才。我在北外学小语种的很多同学找的工作不错,因为现在很多公司招人也不看什么专业,尤其是管培生这样的岗位,那样的话,学校的排名就变得尤其重要。
1、学小语种是不是很难找工作?
非常不建议学小语种。小语种就业出路极度窄,职业上升和发展尤其难,且现在学小语种的人非常多,已经远远超出了社会所需求的数量,很多人对小语种专业感兴趣其实都是基于下面这三个观点1.学英语的人太多了,学小语种的人少,稀缺2.一带一路需要小语种人才。3.我英语已经学的很好了,想多学一门外语,上述三个观点可以说涵盖了所有想学小语种专业的人的想法,但我想说的是,这三点其实都是外行说的话,真实情况其实和你们所想的恰恰相反,下面逐条分析。
第一条,其实从一开始就有逻辑谬误,因为你只关注了供给侧,没有关注需求侧。供给侧就是每年市场上的小语种人才供应量,简单说就是每年市场上的毕业生数量,相应的,需求侧指的是每年市场上招聘小语种的公司的职位的数量,学小语种的人数,和英语比起来确实少,但并不代表它稀缺,因为它和市场上招聘小语种的公司的职位数量比起来,就大大的过剩了,因为招聘小语种的公司更少。
我以前举过一个例子,英语的就业市场就像是一条河一直往一个大湖里灌水,湖却不满;小语种的就业市场就像用一个水管一直往一个浴缸里灌水,很快就满了,所以光比较水管和河流哪个水量大是没有意义的,要把池子一起算进来比较才科学。第二条,现在是有一带一路政策不错,但你首先还应该看到一个简单的事实:这个星球上的通用语言是英语,
小语种,为什么叫小语种?因为用的人少啊!用的人少,自然市场规模就小,市场规模小行业内的工作机会就少(且大部分小语种的工作岗位都能被英语所替代)。即使因着政策的原因,人为的扩大了一些就业市场,但是本身底子太薄,即使政策再支持,也不会凭空变出成千上万个小语种的工作岗位来,而小语种学生的数量,每年以成千上万的数量增长,各大学也在拼命设立各个小语种专业,拼命扩招创收,
2、学小语种就一定没有前途吗?
本人北外德语系本科毕业,后去德国读研,去年参加秋招后觉得学德语优势不大。其他更小的语种可能机会更少,接下来我分析一下小语种有哪些坑,以及有哪些避坑指南。学了个小语种,以后能用上的可能性很小,你可能要问,那外交部、商务部、教育机构啥的不都得靠小语种的人才吗?那我可以告诉你北外的数据:我们德语系每届90多个人,能进外交部的也就三四个。
除非真的是以进外交部为使命,从刚进大学就为之奋斗,要不然得多考虑考虑其他路子,当德语老师的也只有零星几个,大多数同学之后都从事了跟德语无关的工作,就连进德企的,工作语言也是英语。选更小语种的比如说冰岛语,那教育机构这条路都给你焊上了,关键这些“没啥前途”的小语种还常常难到你怀疑人生。比如说冰岛语,。,
其实我在北外学小语种的很多同学找的工作不错,因为现在很多公司招人也不看什么专业,尤其是管培生这样的岗位,那样的话,学校的排名就变得尤其重要。所以,在一所有名的大学读小语种还没有那么坑,但是,如果是一般的学校配上小语种这样冷门的专业,那就是doublekill(双杀)了。但是,有人可能就是热爱小语种,也没有那么多功利的想法,
那学姐告诉你几条后路。第一点,国内大多数公司包括德企,是需要英语能力的,尤其是口语,虽然我在北外的时候也考了英语专四专八,但是我的英语口语已经被德语彻底带偏了(主要还是疏于练习嘤嘤嘤),说英语的时候脑子里常常蹦出德语词,太痛苦了,对于这个坑,没办法,就是始终都不能放弃英语,毕竟小语种就是个加分项,在国内只靠它就业真的太难了。
文章TAG:学小 语种 前途 不到 相关 学小语种找不到相关工作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