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什么学问,搞到一定程度就会被人欣赏。岁有职业规划的想法,已经非常不错了,因为有些人到40岁也不清楚自己的职业的定位是什么,就以计划员这个职业来做计划员,先把目标定成做到部门第一,如果部门就4个人,4个人中你做计划要做最好的,一定是第一的;当这个目标达成了,就定目标做车间第一的计划,然后是公司的第一的计划,慢慢的坚持下去,你在别人的眼里的标签就是,这个人计划做得好,非常专业04总结输出尽然已经做到细分第一,一定要懂得总结输出,在规划职业的时候,你选择从事的这个职业,你输出的内容越多,对你这个职业理解越深,如你问题所你什么工作都做过,如果让你输出一份你从事过的工作的总结报告,要求你把从事的工作岗位职责、岗位要求、行业特点、行业规模等做分析一下,能够输出吗。

1、高中毕业没技能,30岁了,以前就是啥工作也做过,现在想重新规划职业,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高中毕业没技能,30岁了,以前就是啥工作也做过,现在想重新规划职业,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30岁有职业规划的想法,已经非常不错了,因为有些人到40岁也不清楚自己的职业的定位是什么?因为你只强调了两点:“高中没毕业”、“工作换的多”;信息量太少,所以只能比较片面的回答这个问题,个人建议如果是重新规划职业,就按以下的四步进行:1、定职业目标;2、找垂直细分的岗位;3、做到细分第一;4、总结输出;01职业目标高中没毕业,这个不是重点,因为这个社会上小学没毕业的成功人士太多了,重点是你的第二个描述”以前啥工作也做过“,这个描述不严谨,因为工作的种类太多了,就细分领域来分的话,你一天换一个工作都不可能做完,这里就不抬杠了;所以重新规划职业的时候就是定目标,这个职业目标的条件(SMART原则)参考如下:1、Specific明确的:这个职业的目标岗位是什么?如:计划员、计划主管、计划经理2、Measurable可量化:知道这个目标岗位的KPI是什么?如:计划达成率、订单准时交付率等;3、Attainable可达成:这个目标岗位通过我的努力是可以达成的,而不是达到不到,如我要成为马云一样的人;4、Relevant:相关性:这个目标岗位是和你个人的兴趣是相关的,如这个岗位是我非常感兴趣的,是我想从事一辈子的工作。

5、Time-bound:时限性这个目标岗位我需要多长时间能够达到?一个月?一年?十年?02垂直细分因为你已经30岁了,不是说你太大了,而是你的试错时间比别人少了,如果一个人20岁开始做规划,这个人就比你多10年的试错,你30岁了,找到一个细分的行业,再找对应的细分岗位,对应你现在的兴趣、及技能,然后开始!45个行业对应职能从上面可以看出,工作岗位非常多,每一个细分行业都会分出细分的领域,找到适合你的,再开始规划;03细分第一前面二步已经定了目标,选好了行业与岗位,这时候你要做的就努力做到细分第一,因分只有做到第一,你才你有你自己的职业标签,第一总是能够让别人快速记住的;当然做到细分第一肯定是有难度的,这时候不妨换个思路,把这个第一加上特定条件,你就有可能做到第一。

举例说明:就以计划员这个职业来说,做计划员,先把目标定成做到部门第一,如果部门就4个人,4个人中你做计划要做最好的,一定是第一的;当这个目标达成了,就定目标做车间第一的计划,然后是公司的第一的计划,慢慢的坚持下去,你在别人的眼里的标签就是,这个人计划做得好,非常专业04总结输出尽然已经做到细分第一,一定要懂得总结输出,在规划职业的时候,你选择从事的这个职业,你输出的内容越多,对你这个职业理解越深,如你问题所说,你什么工作都做过,如果让你输出一份你从事过的工作的总结报告,要求你把从事的工作岗位职责、岗位要求、行业特点、行业规模等做分析一下,能够输出吗?举例说明:听新东方俞敏洪的演讲:《把喜欢的事做到极致》中的一个极端的例子:他的一个大学同学,他搞蒋介石研究,他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研究蒋介石研究到一九九五年,穷困潦倒,

无论什么学问,搞到一定程度就会被人欣赏。到了一九九五年,他对这方面已经出神入化了,结果美国召开一个中国现代史研讨会,邀请他过去作主题发言,发言的时候感动了下面一个老教授,这个教授研究了三十年蒋介石,在美国就是找不到人可以谈蒋介石,没想到中国有个傻瓜也研究了十五年。这下这个教授高兴了,散会以后,两个人为了蒋介石抱头痛哭。

最后这个老教授说:我需要你留在美国和我一起搞研究,这个教授每年给了他五万美元的研究经费,并且把他老婆从中国接到了美国。他的这个朋友就是从一九九五年开始在美国圣约翰大学跟这个教授读博士,一九九九年下半年他去的时候他已经毕业了,留在圣约翰大学教书,在纽约长岛已经买了个小房子,还买了一辆破车,老婆在身边,生了一个孩子,家里还养了一条狗。


文章TAG: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