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士及第、进士出身,这就叫“本科”,表示的是正统的、正规的。“本科”是由于科举制度录选而衍生出来的,同进士出身,那是恩赐的,赏的面子,它就不能称为“本科”,他也是“进士”,但他的进士不是考来的,是恩赐的,至少到八十年代的中后期,所毕业的大中专学生的年龄也是参差不齐。
1、本科学校做老师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什么感觉这个问法比较飘逸,可以说有的感觉好,有的感觉不好。大学老师一是要看你在哪个层次的大学当老师,985、211大学还是普通公办大学,亦或是独立学院、民办院校,不同层次的大学当老师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二是老师分为教学岗和行政岗,看你想了解哪一种,感觉也是不一样的。教师岗走职称系列,讲师、副高、正高等等,
2、24才本科毕业,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看来问题的提出者是一个新时代所出生的年轻人。不然的话不会提出这个令人惊讶的问题,不说多远,就是从上世纪的一九七七年恢复大学招生以考试成绩来划定分数线,作为录取新生的标准以来。至少到八十年代的中后期,所毕业的大中专学生的年龄也是参差不齐,本博中等师范学校毕业时正好是24周岁,和现在大多数正常毕业的本科生相比还多两周岁。
当然还有很多年近三十岁才考上大学的学生,到毕业时不就是34岁左右,能有什么体验?体验的就是个人和个人年龄相差十几岁的同学坐在一个教室里学习,在同一个食堂里买饭吃,很有可能还住在同一间寝室里睡觉。这有什么可值得大惊小怪的地方?现在24岁大学本科毕业,无非是学生上学晚了两年,还有就是因病休学,再就是上学期间因家庭贫困中途辍学,
最后一种原因就是初次、二次高考成绩不理想,复读所造成的。不管什么原因,只要最终能够考上大学,并在24岁时大学毕业,并不算太晚,年轻人只要懂得、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晚上两年大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并非就是坏事情。年龄虽然比其Te同学大两岁,更能激发个人的学习积极性,千方百计也要把耽误的时间给争取回来,要说体验,估计就是在学习方面更加努力、更加克苦。
本博还是在这同一平台上,看到有一学生家长提了个问题,孩子刚刚入学上一年级,校外辅导班一气给报了四个,有学美术绘画的,有学弹琴的,还有学习体操和跳舞的,是不是有点过了、多了?揠苗助长,望子(女)成龙(凤),把家长没有实现的愿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家长和孩子累不累?本博认为,普通智力的孩子上学的年龄还是稍大点好,年龄太小就去上学读书,孩子心智尚未发育成熟,从起跑线开始就可能反应迟缓,晚了半拍,输赢就在这半拍时间上,
3、高考后成为一名国防科技大学本科生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我早不是学生了,但我儿子是国防科技大学的就读本科生。从儿子的表现来观察总结,我谈几点意见,希望对志愿走上军旅生涯的朋友们有帮助,一是心路历程。先是欣喜,然后新鲜,经历新训咬牙坚持,之后归于单调平淡,说实话,才开始,儿子对提前批军校是没报什么希望的,没有琢磨太多,秉持就高不就低冲一下试一把的想法,报了这所学校。
意想不到,政审合格,分数上线,军检顺利通过,拿到通知书后自然非常欣喜,送到学校后开始新兵集训,每周末领取到自己的手机后,会视频汇报训练生活现状,言语间对一切都很新鲜,但身体劳累是肯定的,只不过年轻人睡一觉就又生龙活虎了。进入正常学习后,一边是军事知识与专业课的学习,一边是体能训练测试等,没有花前月下,只有周末电话里隐隐约约的思念,
生活紧张,富有规律。条条框框不少,必须遵守,像多数人一样,单调重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二是正能量爆棚,军队的保密制度严格,2019年寒假回来,军事专业知识闭口不谈。就是他的身着学员制服的照片,都千叮咛万嘱咐不让外传,朋友圈、QQ空间里从来没有一张关于学校的、学习的图片,与那些好自拍好展示自己丰富多彩生活的在地方大学读书的年轻人相比很不一样。
文章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