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血尿酸>480μmol/L且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就需要进行治疗了,即使没有此类高危因素,一旦血尿酸>540μmol/L也要进行治疗。可适量吃代谢后呈碱性的食物,包括大部分蔬菜、水果,多喝水来稀释尿酸,别嘌醇这个药可以竞争性地与还原性的黄嘌呤氧化酶结合,使尿酸生成受到抑制。

1、尿酸偏高怎么治疗,吃什么药合适?

尿酸偏高怎么治疗,吃什么药合适

尿酸偏高,是由于尿酸生成过多或者排泄不畅导致,所以降尿酸的药物通过加速尿酸排泄或者抑制尿酸生成来控制血尿酸水平。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1.别嘌醇:别嘌醇这个药可以竞争性地与还原性的黄嘌呤氧化酶结合,使尿酸生成受到抑制,一般建议别嘌醇从小剂量开始服用,比如每天50-100mg,然后再逐渐增加药物剂量,对于血尿酸的水平建议每2-5周监测一下,如果尿酸未控制达标,可增加药物剂量,每次增加50-100mg,别嘌醇每天的最大剂量不要超过600mg.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建议根据肾小球滤过率调整药物剂量。

2.另外的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是非布司他:它是双通道抑制尿酸生成,一方面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一方面抑制黄嘌呤还原酶,所以非布司他在抑制尿酸的作用方面效果更强,可作为别嘌醇使用效果不好时替换。非布司他的维持效果和作用时间都较长,所以通常每天使用一次,从最小剂量20-40mg每天开始服用,可根据血尿酸水平逐渐增加药物剂量,一般每日最大不要超过80mg.非布司他通过的排泄是通过双通道,对于轻度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一般无需减量,但是对于重度的肾功能减退,肝功能损害需要减量使用。

另外就是加速尿酸排泄的药物:抑制尿酸重吸收,加速尿酸排泄的代表药物苯溴马隆,该药物能够使肾小管对尿酸重吸收减少,增加尿酸的排泄,使用苯溴马隆期间需要大量饮水,还需要碱化尿液。可使用碱化尿液的药物有碳酸氢钠,枸橼酸氢钾钠等,碱化尿液能够增加尿酸的溶解。尿液的pH值在至6.2-6.9,之间,效果最好,有利于尿酸排出,

2、痛风病人在尿酸盐溶解过程中有什么现象?注意什么?

痛风病人在尿酸盐溶解过程中有什么现象注意什么

痛风的形成基础是高尿酸血症以及关节、皮下等处积聚的尿酸结晶和结石,因此治疗痛风的短期目标是控制缓解疼痛,长期根本目标是降低血尿酸水平以促进已经形成的尿酸结晶、结石等溶解,防止痛风复发。我国目前能够合法处方获得的降低血尿酸的药物有两大类,一是促进尿酸通过肾脏排泄的药物,如苯溴马隆;二是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如别嘌醇、非布司他,

对于80%以上的高尿酸血症的患者而言,尿酸排泄过少是导致高尿酸血症的原因,因此苯溴马隆是比较合适的大多数高尿酸血症患者用药,并且研究也证实了采用苯溴马隆治疗绝大多数高尿酸血症患者都可以达到有效的控制血尿酸水平。但是由于痛风患者在诊断之前,可能已经有了数年,乃至数十年的高尿酸血症病史,体内业已形成了尿酸结晶、结石,并且这样的尿酸结石在尿路中也并不罕见,因此对于有严重尿路结石的患者就不太适合采用苯溴马隆来治疗了,这是需要注意的,

在尿酸盐溶解过程中,首先是可能会引起痛风的发作,很多患者甚至医生就不理解了。其实其原因是这样的,随着体内尿酸水平的降低,原来沉积在体内的尿酸结晶和结石开始逐渐溶解松动,而这些溶解松动下来的微小尿酸结晶就会被人体认为是异物,动员白细胞来吞噬清除,而白细胞内又缺乏溶解尿酸的酶,所以就会因为这样的吞噬过多而“撑死”,

白细胞死亡后就会释放很多的细胞因子,导致疼痛的感觉。所以在溶解尿酸的过程中,确实会有一部分痛风患者会出现疼痛的发作,这时候就需要采用止痛药物来控制疼痛,并且注意还是应该坚持降尿酸的药物治疗,不能因为疼痛反复而停止,这样就会前功尽弃,血尿酸水平依然得不到有效的控制,无法达到长期的治疗目标,另外在尿酸盐溶解过程中会出现尿色加深,尿中出现泡沫,这是因为溶解的尿酸结晶结石进入血液后最终是通过尿液排出体外,随着尿中尿酸浓度的加大,尿色加深、尿有泡沫这是正常的表现。


文章TAG:尿酸  稀释  合适  什么药稀释血尿酸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