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条件下,可以放弃国企编制。一是在国企混得有本事有资源有人脉有经营能力的人,开门见山,国企是有编制一说的,但编制不是身份属性,是合同属性,通常不会问对方是不是带编制,而说是不是正式工,当然不排除国企有压抑的企业文化,容易压制人的积极性,但不能否认国企也有大空间。

1、国企编制是什么?

国企编制是什么

开门见山,国企是有编制一说的,但编制不是身份属性,是合同属性,通常不会问对方是不是带编制,而说是不是正式工。国企他首先是企业,是企业就会有雇主和员工,国企和私企的区别就是雇主不相同,都是会有劳动合同的,但是国企通常是试用期结束后签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再过渡到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或者直接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也就是终身制合同,相比于私企来说,国企合同更加体现身份属性,也就是铁饭碗,

就签订主体来说,国企中比如央企是中央国资委管理,其中央企总部主要领导都是中管干部(由中组部管理),因此,国企是政府主办的企业,国企的很多政策也因政府导向来制定,是国家意识在经济或民生领域的延伸,国企的人数会按上级核定的定员加以限制,其中定员内的无固定期限合同职工会核定编制和岗位,即定员、定编、定岗的“三定”管理。

但是国企员工并不是公务员,也不是直接与国资委或当地政府签订劳动合同,而是与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企总部或所属分子公司签订,其中,有的大型国企及其分子公司还办有下属集体企业,集体企业的直接聘用员工或劳务派遣等其他用工都不属于其上级主办单位(国企母体)的员工,该类员工和市场上其他企业聘用的员工在合同关系上并没有区别,人员流动概率也更大。

2、在国企上班有哪些好处?

在国企上班有哪些好处

人们对国企上班的看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等国企工作就如同公务员一样是的“铁饭碗”,保障性和稳定性最强,旱涝保收。那时候的国企工作不但体面,而且社会地位非常高,关键原因有三点:第一点是,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处于大规模经济建设和发展阶段,国家对于生产制造业有着较大力度的发展扶持和政策规划,因此国企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柱。

第二点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消费水平较低,收入水平完全可以负担消费水平和生活档次要求,幸福感比较强,因此,人们对国企工作比较满意和认可,第三点是,国企从福利待遇、收入保障和个人价值体现上都做的比较好。第二个阶段是,国企发展进入成熟稳定期,发展模式趋完善,产业结构比较完整和固定,形成了从来都未有上而下的一种固定性,

因此,国企的弊病和漏洞逐步显现,出现了很多人浮于事、保守滞后的企业发展,从而导致的根本结果是利润严重下降、不是进取和不止创新。那么国企工作的各种保障性、福利性和稳定性就逐渐潜入或者消退,很多人的国体工作优越感被打破,失去了一种保护的感觉,这一阶段人们对国企工作是一种无赖的感觉。第三个阶段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大提速时期,国家倡导改革开放和产业转型和升级,

这个阶段的国企开始走产业复兴、调整和结构升级的阶段,国企工作的活力重新被焕发,而且创新性完全被释放。人才的重要性工作中越来越凸显,而且逐渐打破了那种任人唯亲、官本位化的人才进阶和提升机制,还是注重选贤任能、跳跃式挖掘和发展人才的理念,因此,国企工作的保障性、稳定性和发展性重新被换翻出来,进入国企工作成为了一种具有前景和职业保障的工作。

除了公务员的铁饭碗,就说国企工作最为有魅力,要充分认识国企工作,还需分清国企工作的分类、层次和级别。国有企业属于国资委管,而国有企业有正部级、副部级、正厅副厅、正处副处、正科副科几个级别,市属国企一般属于正处副处,正科副科级别,而省属国企则处于正庭副厅级别,央企在属于正部级和副部级级别。所以看清楚了这个级别分类和级别高低,就能知道相应的好坏了,

一般市属国企,如果是发达城市的则属于一级和二级、三级国企,而如果是欠发达城市,或者说西部地区,很可能就属于四级,五级,六级,七级国企。四等国企:北京市属大型国企及其他一些政府部级所有大、中型国有企业,京仪、京东方、普天、首都机场这些国企业还是很不错的,可能某些方面不比上述的二等和三等差,但是相对来说,应届生刚进入这些企业的待遇可能相对差一点。


文章TAG:国企  上班  编制  国企编制有什么好处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