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是常用中药之一,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炮制也可以降低副作用,副作用是指治疗目的以外的作用,比如需要柏子仁宁心安神,就要去油制霜减去其润肠通便的作用,中草药是中医治疗预防疾病所使用的药物,由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组成,而中医用药的特点之一就是中药必须炮制过后才能入药。

1、中药材加工炮制其目的是什么?

中药材加工炮制其目的是什么

首先感谢邀请!中草药是中医治疗预防疾病所使用的药物,由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组成,而中医用药的特点之一就是中药必须炮制过后才能入药。中药材炮制的目的有七点: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确保用药安全毒性药也是中草药组成部分,虽然这种药临床疗效不错,但因其有较大的毒作用,所以不能直接使用,需要通过炮制降低其毒性以达到治疗的作用,

比如乌头经水漂制及蒸或煮的加热处理,毒性大为降低;生半夏,天南星经过炮制后毒性降低;还有沙烫马钱子,巴豆去霜均可降低毒性。炮制也可以降低副作用,副作用是指治疗目的以外的作用,比如需要柏子仁宁心安神,就要去油制霜减去其润肠通便的作用,2.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中药性能是指四气五味,升降沉浮,药物不同对应的性能也不同,通过炮制可以使其成为临床所需要的的药物。

比如地黄生用清热凉血,酒制后养血滋阴;何首乌生用润肠、截疟,制熟则补肝肾、益精血,3.增强药物疗效中药材可以通过合适的炮制方法,提高该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率,使其容易吸收。比如百部蜜炙增强润肺止咳作用;胆汁制黄连,增强黄连苦寒之性;酒炒川芎增强活血作用,4.改变形状,便于存储,调剂和制剂有些矿石,贝甲,化石类的药材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需要炮制使其质地变得酥脆,有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根茎类,藤蔓类及果实类需要切丝,段,块,片等方便调剂;大多数药材无法直接使用鲜品,这时就需要干燥处理。

5.矫味矫臭,便于服用有些药物的气味比较特殊,让人问到就想吐,为了让患者接受并服用这些中药就需要通过炮制改变味道,常见需要矫味矫臭的大多为动物药,比如地龙甘草制去除腥味;乌梢蛇,紫河车酒制。6.提高药物净度,确保用药质量去除杂质和非药用部位,以保证临床用药剂量的准确性,比如麻黄有发汗作用,而麻黄根是止汗常用药;苦杏仁有止咳平喘的功效,苦杏仁皮无药理作用,所以在使用时苦杏仁要去皮;动物药去头足翅。

2、中草药黄芩有什么功效?

中草药黄芩有什么功效

欢迎阅读!请点击关注,分享合理用药,安全用药常识,黄芩是常用中药之一,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在中医临床应用中,黄芩在清热,泻火解毒处方中应用比较广泛,现就黄芩的主要药用功效与作用,作如下简答。(枯芩图片)黄芩的主治功效与作用黄芩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黄芩有“枯芩”,“子芩”之分。

黄芩老根中空而枯的称为“枯芩”,新根中部坚实的称为“子芩”,也称“条芩”,枯芩善于清肺火及上焦之实火,主治肺有热的咳嗽。子芩偏于清大肠火,泻下焦湿热,主用于治疗有热的痢疾泄泻,此外,还可治疗湿热所引起的黄疸和痈肿疮毒等证,以及血热妄行的吐衄崩漏,孕妇有热的胎动不安诸证,黄芩中药饮片有两种炮制品规格,一种是酒炒黄芩,主用于清上部火,另一种是黄芩炭,主用于治疗血热妄行的血热吐衄及崩漏。

另外,古时有用猪胆汁炒黄芩的胆炒黄芩,主用于治疗肝胆实热实火,有降泄肝胆火的作用,(条芩图片)黄芩在中医临床的应用黄芩在中医临床主用于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治疗。如大家熟悉的清开灵中成药,其主要药用成份即是黄芩苷,黄芩苷有广谱抗菌作用,还有解热,降压,利尿,镇静,利胆的作用。一般在中医临床应用中,黄芩单味应用较少,大都与其它中药配伍应用,

如用于治疗湿热中阻,证见呕吐,胸腹满闷,常与黄连,姜半夏,干姜等同用。用治肺热咳嗽,常用“枯芩”配伍桑白皮,知母,地骨皮,贝母等同用,用治怀胎蕴热,胎动不安,大便干结,常用“条芩”配伍白术,苎麻根,竹茹同用,在夏天,用治湿温,暑湿,证见胸闷腹胀,恶心呕吐,小便短赤,若湿重于热,常配伍白豆蒄,滑石,通草等同用,若热重于湿,常配伍茵陈,木通,连翘等同用。


文章TAG: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