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内向与外向的表现形式内向和外向似乎一眼就能看出来,但首先你得区分出假内向和假外向,以防对人的性格判断出错。一、内向与外向的成因有一种说法,内向与外向在生理上的唯一差别是,看到这里时我头一反应就是,这个编剧肯定得是内向的人,要不怎么会那么理解内向的性格特征。

1、公司培训MBTI,我获得INTJ,比较诧异的极端象限结果,怎么搞定自己的内向?

公司培训MBTI,我获得INTJ,比较诧异的极端象限结果,怎么搞定自己的内向

自我介绍:从业十年的人力资源工作者我不建议你改变自己的性格。INTJ是一个很不错的类型,我也尝试从我多年的观察和经验中得到的感悟,来诠释性格对职业选择的影响。一、内向与外向的成因有一种说法,内向与外向在生理上的唯一差别是:内向者总是“先弊后利”地思考问题,外向者总是“先利后弊”的思考问题,这造成了他们在行为模式、对外交往等各方面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姑且不论这种说法有没有科学数据的支持,内向和外向的产生确实有一定的规律,我总结有以下几个原因:1、遗传因素。如果一家子都是内向的人,那就不太容易养出一个外向的孩子;同样,一个天天周旋于社交场合的家族,其子女能言善道、长袖善舞的机率也高,2、父母的教育方式。如果有一对严苛的父母,不管他们自己是社交场上的红人,表现出明显的外向特征,只要以封建大家长式的方法约束教育子女,例如信奉“棍棒底下出好人”、“不打不成器”等,会令他们的子女经常处于焦虑、忧郁、恐惧等状态,进而发展成内向的性格,

比方说,我们经常会听到些议论,谁家的孩子小时候挺活泼的,怎么越长越沉默寡言?同样,若是家里过度溺爱,一家子都围着一个“小皇帝”、“小公主”转,这样的孩子往往自信过度,也就比较容易发展成外向的性格。可能小时候连只毛毛虫都怕,但长大后就在外面惹是生非,天天不着家,3、智商越高越容易内向。因为智商水平超越常人,他们更容易认清社会的规律,更理性地看待事务而不受情绪的影响,这使得容易受情绪控制的普罗大众认为他们冷血,从而难于接受他们的言行,对他们进行排斥,

知乎上有人提出,“社会的建立源于谎言和妥协,大众依赖于这种谎言和妥协来保护”,这句话是否正确我不置可否,但是高智商者更容易看穿谎言却是真理,这使得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往往与大众不同。不同于大众的盲从和易被操纵,他们总是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固执己见,就像意大利被烧死的哲学家布鲁诺,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高智商者提出的真理往往被普通人误解甚至抨击,会让他们对社会失望甚至逃避。

若是一些相当坚持自己原则的高智商者,往往会伴随一定的自闭性,甚至是自闭症患者,既然不被别人理解那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娱自乐、孤芳自赏,当然有人会提出,有一些智商情商双高的人,人家怎么就那么外向呢?这其实不难解释。由于高智商,他们更容易学会社会的规则,如果要达成某些目的,他们可以带上厚厚的面具来伪装成大众需要的样子(例如MBTI中的INTJ类型),

他们明明已经看穿你的意图,了解你潜藏的小心思,但仍故作不知陪你装,陪你把戏演到底。也许他们在社交场合表现得很合群,很如鱼得水,但你怎么知道他们在曲终人散后回到家里独处时会展现出什么样的真面目?他们会怎样评价你今天愚不可及的想法?会对陪着你装感到疲惫和厌倦?会在无人处发泄自己的苦闷和焦虑,转头面对你时又是一副满面春风、气定神闲的样子?例如曾国藩和蒋介石都是内向的人,但你完全看不出他们在社交上有什么障碍,

曾国藩写家书,蒋介石写日记,来记录他们的感悟到的道理。这些道理若是他们面对面跟普通人谈论,普通人未必都能理解,所谓知音者少,他们只有记录下来让后人参阅,或是把笔墨当成他们宣泄的途径,因此,许多内向者都有写日记的习惯。二、内向与外向的表现形式内向和外向似乎一眼就能看出来,但首先你得区分出假内向和假外向,以防对人的性格判断出错,

假内向:在熟悉的亲朋好友面前口若悬河,热情开朗,到陌生人面前或公众场合就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紧张到大脑一片空白。成因:1、对自己的社交能力不自信;2、过于注重外界对自己的评价,假内向经过锻炼是可以发展为真外向的,假外向:平时社交毫无障碍,有很正常的谈吐和朋友圈,但就是喜欢独来独往,因为他感觉一个人时更自在。


文章TAG:内向  搞定  培训  内向怎么培训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