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前后是有本质区别的。除统招专升本之外,含金量最高的,无论是求职还是自己的发展,备考“专升本”是一条值得鼓励的提升之路,我去过闺蜜上的本科学校的图书馆,一进自习室,里面几乎是座无虚席,桌子上的材料都是诸如考研,公考,教招,各种考证教材,看不懂名字的课本。
1、专升本是一样怎样的体验?
“专升本”看似仅仅提升了一个层次,但是在学历教育、求职、晋升等方面跨越了门槛,打通了屏障,因此被称为“第二次高考”。这样说比较抽象,举个实际例子,目前,专科是高等教育中的最低层次,甚至一些单位认为“专科生”不是“大学生”,专科学历也是“不入流”的,我曾经的学生和我反馈过,不少单位将大专学历和中专学历按照一个档次划分。
不管你怎么抱怨,不管你拿出什么文件,单位在招聘启事中可以合理合法地注明,“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这一条硬性的基本条件,断绝了大批专科生的梦想,连初试的资格都没有。其实,用人单位的条件设置也有一定道理:目前只要参加高考,无论是春季高考还是夏季高考,能坚持到高三毕业的,只要想上学,基本没有人会失学,成绩不好,可以先考虑单招,如果单招都没被录取,可以继续备考。
高考专科分数线已经低得吓人,如果再考不上,还有点招、还有注册入学有的同学可能很委屈,辩解说自己的专科学校很好,自己仅比本科线差一分才去了专科,但是在用人单位眼里只要是本科以下,都是一样的。因此,专升本前后是有本质区别的,无论是求职还是自己的发展,备考“专升本”是一条值得鼓励的提升之路。哪怕做最坏的打算,专升本没有成功,那么备考的收获也是不小的,至少没有荒废学业,至少认认真真努力过,
以一个身边的例子结束这个回答。我有一个学生,高考时没发挥好,按他的话说,也有自己懈怠的原因,通过春季高考被一所专科院校录取,成为同学们眼中“最差的专科”,戏称为“三专”,他在低迷了一学期后,决定备考专升本。想备考高考一样,努力了两年,成为他所在系里三年内第一个专升本考取一本院校的学生,随后在本科学段努力备考研究生考试,考取了一所重点院校的研究生。
毕业后,以“英才”的名义被家乡一个单位聘请引进(注意,不是招考),按政策发放安家费、安排配偶工作、列为后备干部,入职一年后自然晋升中级,而他原来的高考时考取本科的同学,通过招考的方式进入单位三年了,没有安家费、后备干部等福利待遇,仅仅是普通职员,忙着准备材料进行一年之后的中级晋升。而之后的每一步,他都以研究生的学历和“引进人才”的身份享受政策优惠,与其他人的距离也越拉越远,
2、上专科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上专科,不上觉得可惜,好歹也是大学;上了有些后悔,大专算个屁。众所周知,现在各行各业都特别重视学历,当个保安也是高中以上,做个教师也要专科以上,好多就是农村村小也是本科学历以上,不要说学历不重要,如果没能力,没背景,没技术,好歹也拿个学历,虽然学历当不了饭吃,学历也不是求职找工作的关键,但是学历就是学历,就是那么的不可或缺,离开他你怎么竞争对手,离开他你连资格都没有,离开他你能证明你什么水平,就是这样,不用多说!专科学历,就是一个坎,也是一个梗。
比没有学历的高人一等,比本科以上的差了一万八千里,真正的“高不成低不就”,干脆没有学历的,凭努力,借机遇,混的好的也是老板经理;清华北大的高材生也还行,爱一行干一行,卖猪肉也能兼济天下,在平凡的世界也能干出不平凡的事业来。而专科毕业生呢,不得不承认,以下的事情委屈吗?只要是正式招聘,公务员也好,还是企事业单位也罢,大部分的工作都趋向于本科学历以上,对于专业性强的和特殊岗位才有要求,必须是大专学历以上!这意味着什么,专科就是门槛,专科就是敲门砖,专科就是起始点,
而且招聘的名额太少,专业年龄多重设卡,最后的报考选择比例实在是太低。只要是求职找工作,都会问一下“什么学历”?大专也是大学生,可是明显感觉就是受歧视,一句话,专科学历在当下就像一个“小学生”,都不敢说话,拿出文凭自己都觉得脸红!不用说初中起点的高职高专,也不要说什么全日制,一听你大专你先靠边站吧,都懒得理你!哪怕就是找对象相亲,没车没房没钱也就罢了,你连大本学历也没有,还专科,该去哪就去哪!就是这么直接,就是这么任性,就是这样的无奈,就是这样的委屈!因此,所有的大专生除非有了稳定固定的工作,入编还是入公,大部分人都会不约而同的选择专升本,不是说本科就怎么怎么牛逼了,也不是本科就高人一等了,只是一种趋势,这是个时代的要求,真的是紧跟形势不怕受急!再说专升本以后,可以提升自己,升职加薪,也算不错的选择,你说呢?你怎么看?。
文章TAG:体验 专升本 专科 专升本是什么样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