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的时候面是有讲究的,一定得是厚薄适中的手擀面再揪成指甲盖大小的揪片才好吃,煮点细粉条、豆角或白菜,再配上正宗的羊血打成长方形的小块,把调和一搁再来点香菜碎馋。都说太原的烧麦是特色小吃,我一直没觉得,但是在太原,一旦提到烧卖,那必须是清和元的烧麦,清和元的铜锣湾店在小区里,有点不好找,不好找的原因是在路口处还有一家清和元,直线相距也就200米,这里面有故事了。
1、太原人的一日三餐是怎么吃的?
说到一日三餐,北方人的饮食习惯都差不多,吃饭的时间也差不多,那么太原人是怎么吃的呢?虽然和全国大体相同,但也不是没有自己的特点。不像武汉,重庆等地以热干面、小面为主,也不像福建和广东有沙县小吃和港式早茶,太原人的早餐是以中规中矩的油条老豆腐馄饨包子开始的,虽然现在每个城市都是各种早餐都有,但是豆腐脑油条混沌仍然是太原人的最爱,太原人吃的饭和太原人一样,朴素而具有内涵,内敛而不失个性,规矩但神采飞扬,
太原人的午饭以面食为主,毕竟是面食之乡,喜欢面食的人还是最多的。刀削面、剔尖、拉面、手擀面、揪片在太原,吃面的人比吃米的人多,晚餐来说,老太原人一般喜欢喝粥和西红柿鸡蛋疙瘩汤、馒头,炒几个小菜,吃的还比较健康。对于年轻人,晚上一般都在快餐店饭店打发,吃的就五花八门了,以上我说的是传统的吃法,对于今天的上班族来说,和别的城市一样,无所谓地方特色,大都是吃外卖和快餐,或是下馆子。
2、太原的羊杂割和西安的羊肉泡馍,你最喜欢吃哪个?
喜欢南郊的牺汤,味道比郝刚刚等羊汤店的香,关键没有任何添加剂,可不是能随时吃上的,以前是到过节什么的时候,大家凑份子买羊回来,一起动手拾掇、熬制而成为“全羊牺汤”,按份儿分开。但是做的时候面是有讲究的,一定得是厚薄适中的手擀面再揪成指甲盖大小的揪片才好吃,煮点细粉条、豆角或白菜,再配上正宗的羊血打成长方形的小块,把调和一搁再来点香菜碎馋!平常是喝不上正经八百的“全羊牺汤”的,只能买带骨的羊肉去熬,味道虽然也行,但还是差着呢!羊汤馆的话,平常吃向阳的多些,觉着比郝刚刚家的香,他家羊肉串也很不错西安羊肉泡馍也特别好吃,去了西安吃了两次,回来都意犹未尽、念念不忘啊[捂脸]馍一定得用手掰成指甲盖大小的块才可口,别嫌烦[大笑]一定比机器切好的吃着香,
3、太原哪里的烧麦最好吃?
都说太原的烧麦是特色小吃,我一直没觉得,但是在太原,一旦提到烧卖,那必须是清和元的烧麦,清和元的铜锣湾店在小区里,有点不好找,不好找的原因是在路口处还有一家清和元,直线相距也就200米,这里面有故事了。烧卖价格16元一笼,和蒸饺一样价格,我不知道是蒸饺贵了还是烧麦便宜了。烧卖是羊肉馅的,加了白菜和韭菜做配料,完全是居家做菜的手法,
4、你觉得太原哪里的“头脑”最正宗?如何评价这道美食?
虽然年龄不大,但是喝头脑有差不多20年了。三四岁路还走不齐就在父亲培养下开始喝头脑,推荐头脑在这里唯一推荐的,是坐落于北大街拱极门正对面的北大酒家。20多年历史,至今保持着浓浓老太原的早餐氛围,这里的头脑算是最正宗的了。随着清和园因为时代原因发展到今天,很多工艺已经流失,包括我在内的十几位脑友(上到七十多岁,下到和我一样二十多岁)基本都认为能代表头脑的当是北大酒家,良心工艺,原汁原味,
营业时间从早上只到下午一点。下午晚上是不营业的,想吃只能上午和中午来,头脑,羊肉汤,羊杂割,丸子汤,烧麦,帽盒,馅饼这里可以说是北城老太原人的早餐文化集聚中心。强烈推荐脑友前去品尝,真的是头脑本身的头脑滋味,大冬天三九天,顶着寒风凛冽,去来一碗头脑,喝的全身迸发热劲,热的往外涌,可以说是无欲无求了!头脑普及为大家科普一下头脑这个太原美食。
太原小吃“头脑”,是由明末清初著名文人,医学家傅山发明,为药膳食品,对人体有滋补作用,太原小吃“头脑”又名“八珍汤”,是由黄芪、煨面、莲菜、羊肉、长山药、黄酒、酒糟、羊尾油配制而成,外加腌韭菜做引子。因为早年太原人天不亮就起来吃头脑,也叫“赶头脑”,需要挂灯笼照明,所以经营头脑的饭店门前都挂一盏纸灯笼作标志。
文章TAG:太原人 一日三餐 太原 太原的什么的烧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