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变化,是阴阳胜衰的结果。这个问题问的很好,如今中医治病基本理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临床治疗疾病的实践证明,中医理论是科学的,完整的,有效的,所有的医师、药师、护师往往都是结合中医、西医对病人进行照护的,药店里也是中药、化药甚至生物药并存。

1、中医治病的基本理论是什么呢?

中医治病的基本理论是什么呢

这个问题问的很好,如今中医治病基本理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就是正治和反治理论,正治就是逆着疾病的性质来治疗,比如我们常说的热者寒之,寒者热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临床用的比较多;反治,就是顺从疾病的外在假象而治疗,比如有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第二,治标与治本理论,中医学要求治病求本,但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安排,病情缓解的情况下以治本为主,病情严重的时候则需要治标,有时候需要标本兼治,

第三,就是扶正祛邪理论,扶正就是以补法辅助正气,祛邪就是以泻法为主,祛除邪气,临床二者可以先后使用,同时使用和单独使用,根据具体情况来安排治疗方法。第四,调整阴阳理论,中医认为人体应该是一个阴阳平衡的整体,要求“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主要是补其不足和损其有余来解决,第五,调理精气血精液理论,中医认为精气血精液是脏腑经络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生理上有不同的功能,病理上相互影响,因此要求调理它们达到平衡。

2、传统中医的理论是什么?

传统中医的理论是什么

传统的中医理论,应该是阴阳学说,整体观念,辩证论治,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变化,是阴阳胜衰的结果。如“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等,治疗目的也是“平衡阴阳”,如“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在疾病诊疗方面,中医把人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认为局部能影响整体,整体也能影响局部,脏腑之间,相互滋养(相生),又相互制约(相克)。

治疗中如“见肝之病,必先实脾”;又如“肝肾同源”,补肾就能养肝等,其它如“病在上者,治之于下”;“病在左者,治之于右”等等。不能头痛医头,脚病医脚,应当看到与脏腑经络的相互关联,辩证论治,是针对不同的疾病,要具体分析,如“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同患一种疾病,要分地域(如南方偏热,北方偏寒等),年龄大小,体质强弱,男女性别等,

治疗方法根据不同的病理变化,采用扶正祛邪;攻补兼施;寒温并用等。即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分析判断,确定具体的治疗方法,临床治疗疾病的实践证明,中医理论是科学的,完整的,有效的。从现代医学衡量,中医诊断此较宏观,在疾病定位,定性,定量方面不夠具体,在某种程度上缺乏评判指标,治疗的效果,完全以症状是否消除为标准。

一病一方,一人一方,制约了中医药的快速发展,余诊治一些手术及放化疗后的癌症患者。大部分白细胞低,肿瘤标志物居高不降,预示着有复发的可能,通过中药调理治疗,身体康复,肿瘤标志物及各方面化验检查,也逐渐下降达标。症状消除,化验检查正常,才可称为临床治愈,现在,社会上对中医有很多误解,甚或攻击。如有条件,若能中医药治疗,现代医疗设备附助检查佐证,可能更令人信服,

3、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王药师觉得这是一个很宽泛的问题。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率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辩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进行阴阳调和而康复,

用于诊断一般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辩证论治。其中,辩证论治也叫辩证施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处理疾病的基本原则,中医将望闻问切所收集的症状和体征等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辩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并根据辩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同病异治算是其中典型,例如:今年疫情,市场上荆防颗粒和柴银口服液,用于治疗感冒效果都比较不错。


文章TAG:中医  理论  传统  中医的基本理论是什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