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常说干嘛或干吗,就是干什么,干什么才是标准的普通话。普通话虽然以北方方言为基础,但并不是所有北方话都是普通话,用普通话读时他是普通话的音,用方言读时,它是方言,如果因为北方话是普通话的基础,就认为北京话可以代表普通话,那就错了,普通话问题不少,在国外说粤语比普通话更能找到知音老乡,但作为推广国家文化制度,建立一套放之全国皆有效的沟通方式,普通话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因此,我还是赞同并支持普通话的广泛推广的,而且在实际使用中,我们应该不断改进和优化普通话的使用方法,找到他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这样才是更可行和有效的。
1、标准的普通话,是不是每个字都可以用汉字写出来?
我相信题主提出的问题一定是问,标准的普通话是不是每句话或每个发音都能用汉字写出来。既然是标准的普通话了,肯定是每句话都有对应的汉字,而汉字的存在,即可以用普通话读,也可以用方言读。用普通话读时他是普通话的音,用方言读时,它是方言,有人说,普通话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发展而来的现代汉语,因此不排斥北方方言。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既然是标准的普通话,肯定不是方言,
只不过很多北方人在和人交流时说了北方方言,而这些被口语化的北方方言说多了,就被人们所接受了,但却不一定是普通话。北京话中的“吃嘛嘛香”,有人以为它是普通话,其实根本不是,这是一句北京土话,意思是吃什么东西都香,北京话中嘛或吗常常混淆着用。北京人常说干嘛或干吗,就是干什么,干什么才是标准的普通话,北京话中的“嘛使?”,就是干什么用。
如果因为北方话是普通话的基础,就认为北京话可以代表普通话,那就错了,我们所说的标准普通话,是要全国人民都能听懂的话,比如说,南方人说“哪里”,北方人说“哪儿”,谁都能听懂,都是标准的普通话,也能写出来。如果东北人说“哪嘎达”,重庆话说“哪哈儿”,虽然都能用汉字写出来,却是方言,因此,能写出来不一定是标准普通话,写不出来的肯不是标准的普通话。
有段时间,上海的小学教科书上,把“外婆”改成了“姥姥”,理由是普通话来自北方,北方人把外祖母称为姥姥,把外祖父称为姥爷,所以姥姥才是标准普通话,其实,这是误解。普通话虽然以北方方言为基础,但并不是所有北方话都是普通话,姥姥是北方人的口语话,外婆却是一种书面语。南方人在听北方人喊姥姥不一定能懂,就要用外婆来解释了,
2、普通话等级证能做什么?
有一些工作是必须要有普通话等级证的。如果做为国家级和省级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普通话水平应达到一级甲等做为教师,估计现在考普通话的大多数是为了考教师资格证,因为它需要在教师认证的时候,是必须准备的东西,对于考一些语文教师,要的级别是二级甲等。对于大多数像其他科目的,只需要二级乙等,话剧、电影、电视剧、广播剧等表演、配音演员,播音、主持专业和影视表演专业的教师、学生,普通话水平不低于一级。
3、普通话的语音有哪些优缺点?
我说下自己的观点,认为普通话霸权的,缺乏味道,口音问题,表达力不足的同志们,请大家思考一下:推翻普通话推广制度,建立各地区方言教育的制度,可行吗?很显然,这个是不可行的,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推行多官方语言的制度,特别像我们这个五十六枝花的国家,去外地还要配翻译不成。好,多语言行不通,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再推行哪个语言作为国语?是经济发展水平最好地区的语言代表粤语?还是能与海外侨胞建立感情沟通的客家话?是主席家乡的韶山话?是革命圣地的淳朴陕北话?是人口第一大省使用的河南话?,
。能得到广泛认可才见鬼呢!何况一个省内的语言区别也是巨大的,我是山西人,雁北,忻州,太原,吕梁,长治,晋南,语言差异也是明显的,哪个话作为代表?很难说清楚,所以侯宝林老先生曾经的作品中使用的山西话只是带一些综合风味的山西话而已,所谓众口难调,代表地区特色的语言更是如此。而普通话是在融合了东北和北京地区语言特色的基础上,将语气语调平庸化,使用方式也进行了简明化,文字也是废弃了复杂的繁体字使用了简化字,
虽然更换文字现在有很多人诟病,但我认为这是个好的趋势,语言和文字本来就要使用的更加方便广泛,如果认为繁体字更好,那我觉得,中华文明的传承体现是甲骨、小篆啊,为何不回到最经典而选个折衷呢。故而,平淡无奇,没有特色,味道欠乏的普通话,作为学习难度低,适宜在低文化程度人群中普及的,使用起来也避开了一些每种语言中都带有的外地人听了明显会觉得“不好听不好用”的地方,作为官话的普及是有意义的。
文章TAG:普通话 干什么 标准 干什么是不是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