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考研并不代表找不到更好的工作。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本科生都适合考研,第三、缺乏恒心和毅力,三心二意的人请勿考研,不清楚自己目的,盲区去考研,是对自己的不尊重,既浪费自己时间,又得不偿失,还会在考研过程中“左顾右盼”,最终考不上理想的学校。

1、考研人数年年增多!哪些人根本不适合考研?

考研人数年年增多!哪些人根本不适合考研

作为一个考研的过来人,我感觉你如果首先没有想好自己是否要考研,那就不要考研,还不如直接去工作,如果想好的话可以好好准备,至少对自己的未来要负责,选择了就要全力以赴,跟风考研是最忌讳的,很多同学从一开始就没有想明白自己是不是真的要考研,然后就在考研的过程中发现考研很难,然后半途而废,每年这种的人都很多,所以不管是选择考研还是选择工作,自己要想清楚!加油!。

2、什么样的本科生不适合考研?

什么样的本科生不适合考研

2019年硕士研究生考试的考生人数就达到了290万人,越来越多的本科生选择了考研,考研果真是一种本科毕业后的“刚需”吗?其实并不是的,很多学生在临近毕业时选择考研,不过是躲避就业的风潮罢了,希望通过考上研究生来获取更好的工作。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本科生都适合考研,作为一名已经工作了的硕士研究生,我来给大家归纳一下:到底哪些学生不适合考研。

第一、缺乏职业规划,为了躲避就业而考研,考研的目的是什么?很多学生自己都说不清楚。有些人会说:“班上很多同学都考研,我不考,感觉不入流,也不敢确定自己不考是不是正确的,还不如一起考算了,”有些人说:“今年就业形势不乐观,不如再读个研究生,也许将来可以找个更好点的工作。”有些人说:“我适合搞研究,将来希望到大学进行课题研究,从事更深一步的教育工作,

”这三种考研目的哪一个更正确?第三种!如果你仅仅是为了躲避就业,或从大流的话,我建议你还是赶紧再仔细思考一下:未来,你希望过上什么样的人生,想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起码要做好未来十年的人生规划之后,再来决定是否要考研。不清楚自己目的,盲区去考研,是对自己的不尊重,既浪费自己时间,又得不偿失,还会在考研过程中“左顾右盼”,最终考不上理想的学校,

第二、忽视家庭现实,盲目为了考研而考研。我个人特别不建议那些家庭贫困的大学生在本科毕业之后继续去读研,并不是我对这些学生歧视,而是因为,读到本科毕业的大学生,已经有能力承担家庭的责任,当你读了四年书,已经可以去社会工作,来减轻父母养育压力的时候,我建议您优先考虑家庭因素,因为考研既费时间,又费金钱。

这是有前车之鉴的,之前引发网络热议的杨元元之死,不知道大家还记得吗?杨元元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毕业后不甘心,又继续考研考上了上海海事大学海商法研究生。但因为家中过于贫困,她迫不得已带着母亲一起上研究生,后因校方不让母亲在宿舍住宿,杨元元实在承受不了来自生活的重压,用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30岁的生命,

在她的遗书中,她感叹:“知识难以改变命运”。在升学与生存之间,我强烈建议那些家庭困难的学子们:要优先保证生存,先去工作,养活自己和家人,在生活有喘息之力后再来读研、读博,才不至于活得太窘迫,第三、缺乏恒心和毅力,三心二意的人请勿考研。考研是非常耗费心力的,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考上的,我记得当年考研的时候,为了抢自习教室的座位,同寝室的“战友们”轮流凌晨五点就去文科楼占座位,晚一点立马就会被抢光。

每天早上七点多,在自习室下面的小花园里,已经很多捧着书晨读的“考研宝宝”们了,晚上十点多,教室熄灯后,仍然有人蹭楼下路灯的光看书,如果说,高考是一场战役,起码还有“班主任”这个指挥官;而考研这场战役中,拼的全是自律和信念。奉劝受不了学习的苦的人,缺乏恒心和毅力的人,三心二意的人,不要轻易上这条船。


文章TAG:考研  什么人不适合考研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