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不认真听课,这个在现在的教育环境下,是长见的现象。基于此,所以,我们在实践中坚持要把原来的“推门听课”“巡课”“随堂听课”转变成“点课”“约课”,关于“推门听课”这个话题一直都争论不休,这种听课形式背离了民主评价的原则,笔者并不倡导推门听课基于两点原因。
1、学生上课时不认真听课,爱小声说话,怎么教育效果比较好?
学生不认真听课,这个在现在的教育环境下,是长见的现象。爱小声讲话,甚至是大声讲话影响课堂纪律也屡见不鲜,作为班主任,我觉得这类学生有一普遍的心理,就是求关注。这个年纪需要老师,同学,家长的关注,成绩上不能够醒目,就在表现力上求得关注,另外,不同的学生,也要具体考虑。每个人不认真,不爱,不兴趣的原因很多,试着心平气和的跟他沟通交流,
2、有的中小学校,学校领导会推门听课,你怎么看待这种教育方式?
关于“推门听课”这个话题一直都争论不休。之所以争论是因为利弊两方面不好权衡,很多人认为“推门听课”是学校进行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推门听课能够了解和掌握教师常态课的真实状况,以便于更好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改进教学。也有人认为,推门听课不利于教师专业成长和主动性的激发,有不信任教师,监督教师,监管教师的嫌疑,
推门听课也不是说就绝对性的好或绝对性的不好,这要看学校管理者从哪个角度认识,有什么样的选择,认识角度不同,选择的目的不同,结果就会不同。笔者并不倡导推门听课基于两点原因:一是推门听课一定程度上是学校领导对教师的不信任的一种表现,这种听课形式背离了民主评价的原则。背离了新课程“以人为本”理念,我们说,依靠教师、解放教师、发展教师、尊重教师、成就教师,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与关键,是最要紧,最要命的办学理念。
而事实上,推门听课已经是一种不尊重,不信任的行为了,尽管,管理者有一千个理由说这是一种善意的行为,是为了加强教学管理,了解教学状况,帮助和促进教师自身提高,管理者有权利这样做,但还是掩盖不了一些东西。既然是尊重和信任,那为什么连一声招呼都不打,就去干扰老师正常的上课秩序和课堂节奏?听完课后还要查看教案,还要了解学生,还要追三问四,难道这就是信任?二是推门听课对教师的业务成长和专业化发展并没有多少实际上的帮助,
相反,还会给老师专业化成长或多或少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会在一些老师心理造成阴影。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每一节课都是一道风景,每一节课都是一个艺术,没有完全相同的教师,就没有完全相同的教学设计、教学风格和教学效果,至于一节课老师会怎么去上,是不是一定会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去上,那也不一定。因为,教学设计是死的,但课堂是活的,
有时候课堂上即兴生成的东西,或随机出现的状况,会完全改变教师的课前预设。而“推门听课”之后,几个领导一本正经的坐在教师后面,原本很轻松的课堂一下子都紧张起来了,老师也只能按照即设的方案进行,没有多少老师敢涉雷池半步,敢让课堂游离在自己的教学设计之外,更没有多少人敢让课堂舒展,就更谈不上课堂的生成和灵活性了,
所以,听课者所看到的其实也并不是一个真实的生命课堂。再者说,推门听课给教师传递信息并不是帮助自身的业务发展和提升,而是检查、监督、考评,有一个案例:开学初,教研室的领导和教研员去一个学校检查工作,推门去听一个老师的课,结果被这个老师赶出门外。这个教师的理由很简单,“你谁呀?凭什么进我们教室?教研室的人怎么了?谁说教研室的人就有权利不到招呼进别人的课堂听课?再者说了,我在这里上课,我就是这里的主人,你们进入教室听课征求过我的意见吗?云云,
”后来,好像课也没有听成,教育局却责令让这个老师公开道歉,因此上引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结果不太清楚,但我们可以做一个判断,这个老师错了吗?我不管别人怎么看这个问题,我还是支持这个老师,如果换成是我,我可能没有那样的勇气,这个案例需要我们去深思。在教学管理中,为了解课堂教学实际状况,所进行的调研、督导、学生问卷、座谈和听课等等,其实是很正常的管理方式,只是应把其目的性和方式转变一下,要让老师愿意接受,并能自觉遵守这个规则,且能在自己的教学中形成一种自觉的行为意识。
文章TAG:博傲 教育 听课 看待 博傲教育怎么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