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出原因是前提,关心爱护是基础,全程管理是保障。教育是艺术,艺术的学习肯定是千差万别的,同一个班级,同一个教师,每个学生的掌握也是千差万别的,按照教育原理或者教育理论,能够做到精准教育肯定能够提高教育效率,教师的教学不再漫无目标,学生对于已经掌握的知识不必再重复“炒冷饭”。

1、什么是精准教育?

什么是精准教育

教育改革从来不缺新名词。互联网、大数据、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教育技术、教育改革也有不断推动与发展的作用,目前在教育界提出的精准教育颇为受人关注。所谓精准教育,就是利用了互联网+、大数据处理以及多媒体包括移动终端学习系统的教育,理论上,通过这些技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动态可以即时掌握,学生也可以知道自己学习的弱点在哪里,掌握知识的情况如何,用教学理论来说是“有效的反馈,才有有效的教学”,用通俗的话就是缺什么补什么,用古人的话是“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或许借用精准扶贫,则是精准教育,

按照教育原理或者教育理论,能够做到精准教育肯定能够提高教育效率,教师的教学不再漫无目标,学生对于已经掌握的知识不必再重复“炒冷饭”。听上去似乎很美好,教育的革命似乎即将来到,但是目前的教育技术真的能够做到精准教育?精准教育能够让你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吗?首先,目前的精准教育是建立在数据分析之上的,以移动终端教育技术而言,统计的是一个班级,其样本从统计学上讲可信度不够,且统计基本上是以客观题分析为主,一道习题对与错,可能包含了诸多的知识点的考察,学生的对错可能是某个知识点没有掌握,但是表现在客观题上的答案是看不出来的,

当然宏观上讲,现在还有海量大数据的分析,大数据分析仅仅是对于某一问题的趋势分析,落实到某一个学生未必精准。其次,传统教师上课,虽然没有即时统计分析,但是一个优秀教师,通过多年的教学积累,哪一个知识点学生最难掌握心中是清清楚楚,对所教学生,只要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课堂提问,也是清清楚楚,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师掌握的情况甚至于比通过冷冰冰的数据统计得到的情况还要清楚。第三,目前的移动终端技术,其优势之一是课堂的即时数据统计分析,正是因为课堂的即时统计,对课堂带来很大的负面作用,因为原本连贯的课堂被迫被统计所打断,已经掌握的学生再来听无需再听的分析,简直如同嚼蜡,有经验的教师当然不会忽视知识难点,但是他不会去浪费这个统计时间,使课堂空白断档,而是深入浅出,多角度分析讲解这个知识点,使已经掌握的学生得以巩固,没有掌握的得以掌握。

第四,即使完全精准,我们也不要以为万事大吉,教育是艺术,艺术的学习肯定是千差万别的,同一个班级,同一个教师,每个学生的掌握也是千差万别的。如果精准教育能够解决一切学习上的问题,那完全是理想主义,目前的家教有一对一的,那应该是最快速的实时反馈,应该精准了吧,效果如何?他们都考上211,985了?我认识一些名优教师,也认识一些大学教授,他们对自己的孩子的辅导总该是精准了吧,这些教师,教授,在自己的专业上绝对是游刃有余,可是未必他们的孩子在这个学科上掌握的很好。

2、老师顾名思义就是教书育人,怎么教育学生?除了惩戒打骂学生之外还有没有好的育才方法?

老师顾名思义就是教书育人,怎么教育学生除了惩戒打骂学生之外还有没有好的育才方法

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肩负着开启民智、传承文明的神圣使命,承载着千万家庭的梦想和希望,教育学生、爱护学生是身为老师的职责,然而,近年来常有老师体罚学生的事件发生...那天看了一则新闻:江西抚州一小学生小美曾因字迹潦草被应某某老师3次没收作业本,且被罚站1次。面对老师罚抄3遍的要求,小美担心抄完后又会因字不好看而被老师没收作业本、罚站或者蹲马步,

小美因此产生巨大的恐惧,跳楼自杀。看到这报道,我心里除了难过还有一丝的悲哀,身为教育战线一线教师确实很辛苦,每天走进教室里要面对五、六十多个学生,甚至还更多,这些学生当中有优秀学生、有中等生,还有学困生,每次期末考试,学困生都会把班级的考试平均分数拉下很多,对老师教训成绩影响之大。有些老师对就对学困生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态度,看着学困生不求上进、懒散的学习态度,要求学困生就更加“严厉”了。


文章TAG:教育  育才  精准  育才教育是什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