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在骊山,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在礼泉,汉武帝的茂陵在兴平,隋文帝泰陵在杨凌,武则天乾陵在乾县,虽然当时都城都在关中平原腹地,但帝王陵墓星罗棋布,遍及整个关中。阿房宫在今未央区,遗址位于今西安未央区三桥街道阿房村,周文王曾都于丰镐,即今天的西安,“武王伐纣”以后,回到镐京,正式建立了周王朝,以“镐京”(西安)为都城。
1、西安是哪十三朝古都?立都建在哪里,为什么?
曾建都西安的十三个朝代:西周、秦、西汉、新、东汉(献帝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自公元前1057年至公元904年,13个朝代共历时长达1140年,是中国古代做为都城时间最长的城市。西周:周文王曾都于丰镐,即今天的西安,“武王伐纣”以后,回到镐京,正式建立了周王朝,以“镐京”(西安)为都城,
秦: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国秦国曾在此建立都城,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都于咸阳,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始皇帝仍以咸阳为都。西汉:公元前202年刘邦即帝位,五月迁都长安,开始了西汉王朝的统治,新:公元8年,西汉外戚王莽建立,都长安。东汉献帝:东汉建立于公元23年,都洛阳,但由于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瓦解了其封建统治,公元190年董卓进京,立傀儡皇帝刘协为汉献帝,年号“初平”控制中央大权,后因各地军阀的讨伐,初平元年(190年)董卓挟持汉献帝由洛阳迁都长安。
西晋愍帝:公元266年司马氏代魏建立西晋,311年匈奴起兵攻战洛阳俘虏晋怀帝,西晋愍帝被迫于313年(建兴元年)迁都长安,前赵:这是由匈奴贵族刘渊的后人刘曜所建。匈奴灭西晋后建立“汉”政权,但后期国内矛盾尖锐,大臣叛乱,318年(光初元年)刘曜平定叛乱,迁都长安,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前秦:是十六国时期氐族建立的政权,351年(皇始元年)氐族贵族苻健自称“天王”,国号“秦”,都长安,史称前秦。
后秦:由羌族所建立的政权,384年羌族贵族姚苌自称秦王,都长安,史称后秦,西魏:这是鲜卑族拓跋部人所建政权。北周:宇文觉于557年废西魏后建立北周政权,建都长安,隋:北周外戚杨坚所建。581年杨坚废周自立,国号为隋,都长安,杨坚即隋文帝,唐:618年隋炀帝被杀后,李渊废隋傀儡皇帝恭帝杨侑,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2、秦始皇时期的咸阳未央宫在如今的西安未央区吗?
秦代并无未央宫,大家耳熟能详的秦宫应该是阿房宫,阿房宫在今未央区,遗址位于今西安未央区三桥街道阿房村。考古勘测的结果实际上阿房宫并没有建成,只完成了前殿的夯土台基,很显然是因为陈胜的大泽乡起义而被迫停工,而后秦朝很快灭亡,阿房宫的营建当然也就不了了之了,而阿房宫遗址的发掘中并没有发现火烧土的痕迹,项羽烧秦宫室并不包括阿房宫,因为他没有建成。
但咸阳城其他宫殿显然被项羽焚烧殆尽,因此刘邦后来只好重新修筑宫室,题主所说的未央宫就是西汉的宫殿,遗址在今天未央区。其实我们从文献中可以看出来,阿房宫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但很快秦始皇驾崩,营建者和工匠就被调到骊山加紧修筑始皇陵,等修好始皇陵之后将他们重新调到阿房宫项目,但旋即又是大泽乡起义,又只好再度终止,后来将这些工匠编入军队抗击农民起义军,并在钜鹿之战中战败投降项羽,终被坑杀。
3、为什么秦国的都城在咸阳?而兵马俑却在临潼发现的?
秦始皇兵马俑不论在那里发现,只要不出秦朝,就属于正常现象,在临潼发现秦始皇兵马俑,再正常不过。秦始皇陵在骊山,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在礼泉,汉武帝的茂陵在兴平,隋文帝泰陵在杨凌,武则天乾陵在乾县,虽然当时都城都在关中平原腹地,但帝王陵墓星罗棋布,遍及整个关中,把兵马俑部署在临潼,同时也具有军事意义,更体现了秦始皇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战略目光。
我们知道,临潼距离军事重镇潼关较近,在临潼排兵布阵,旨在护卫京城咸阳安全,潼关是关中通往洛阳的重镇,是函谷关的西大门,也是东方诸地进攻关中的必经之地,只要扼守任潼关和函谷关,就可以保证秦朝都城的安全,同时临潼距离秦始皇陵地骊山也比较近,在临潼排兵布阵,不但体现了秦始皇对大秦安全稳定工作的重视,还能起到守护秦始皇陵安全的作用。
文章TAG:典秦 立都建 西安 西安典秦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