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教育思想还是教育理念都有质的飞跃,同时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教学评估,实行教学质量的过程管理。我认为中国的大学以目前的教育发展水平是不适合选用宽进严出的教育方式的,窃以为人才培养主要在大学,而不是在中小学,中小学是启蒙和打基础,这基础既为上大学打,也为上不了大学而参加各项工作而打。

1、怎么看待中国的大学教育?

怎么看待中国的大学教育

无缘进入大学,但却教过中学。回答这个问题,只是因为同样从事过教育学生,说错了请多包涵,首先是严进宽出,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窃以为人才培养主要在大学,而不是在中小学,中小学是启蒙和打基础,这基础既为上大学打,也为上不了大学而参加各项工作而打,现在倒好,似乎这基础只为上大学而打,甚至表现为因为要上大学才上中小学,把那个学习知识抓得连喘息的时间也没有。

然而一旦进入大学,便以为大功告成,躺下来赶快喘息,调养,因为已经不愁毕业,我们且不说大量未考入大学的学生,单就考入大学的学生而言,该打基础时不打基础拼命填鸭式的学,造成基础不实不稳,到了该拼命命学的时候却以休息为主,还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第二是就业不必专业对口,只凭毕业证。造成大学生毕业前就忙于找工作,自己学了什么学得怎样完全不需考虑,

毕业证成了名符其实的敲门砖。第三是由于人才质量不高,导致用人单位不断抬高学历,窃以为毕业证质量不高是主因。因为用人单位若是招收二本三本毕业生就能胜任,为什么非要找一本、硕士、博士生,花去大量成本?第三是现在大学很多,有985、211、部办、省办、地区办,甚至还看到公布百十所“野鸡大学“名单的新闻,名目繁多,

2、你怎么看待大学的教育?

你怎么看待大学的教育

大学是一个沉甸池,学生从小学到高中阶段是处于被动学习,而一踏入大学校门后就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大学里学习氛围轻松,老师也不过分管束,这就出现了很大的差距,就出现了有的学生拿高额奖学金,而有的学生出现了挂科而达不到学分要求,所以进入大学校门后是学生本人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是变被动为主动的一个观念的重大改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假如学生本人转不过来的话,那他肯定是要掉队的,这于进入哪所大学是无关的。

3、现如今的大学教育你认同吗?

现如今的大学教育你认同吗

回答这个问题需要辩证去看,我总体上认同我国的大学教育,但是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恢复高考制度以后,我国高等教育如雨后春笋般持续健康发展。我国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仅用了四十余年的时间,无论是参加高考的人数、录取人数和录取率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有数据表明,1977年参加高考的人数570万,录取27万,入学率仅5%;到了2018年参加高考总数790.99万,录取率高达81.13%;而2019年参加高考人数1031万,突破千万,大约录取835万,平均录取率80%以上,6个省份高达90%以上。

我国高等教育2019年毛入学率达到48.1%,即将由大众化进入普及化阶段,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也就是说,适龄青年只要想上大学差不多都有学上。二、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经过一系列改革,教育教学质量普遍提高,随着国家建设高速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非常重视各级各类人才培养,对高等教育投入很大,而且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无论是教育思想还是教育理念都有质的飞跃,同时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教学评估,实行教学质量的过程管理,三、我国高等教育为了适应经济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由原来的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近年来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适时进行转型发展,号召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同时集中优势力量建设一批国际顶尖大学,尤其是近几年进行了新工科建设,高校双一流建设,高等职业院校双高建设,还有中国工程专业认证等等一系列的培育和建设,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四、目前我国高校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我国高等教育在取得大跨越的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比如顶尖大学与国际顶尖大学的差距问题;普通本科院校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的资金紧张问题;在信息化时代,如何更好利用“互联网 教育”实行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持续改进教育教学质量的问题;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培养技能型人才问题等等都需要提升和改进,当然这些都是发展中的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发展去解决。


文章TAG:大学  教育  看待  大学教育怎么样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