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有大数据支撑的,2021年,全国体制内(含公务、事业、国企、央企)平均薪酬是6900元,体制外企业平均薪酬仅有3800元,体制内的平均水平几乎是体制外的一倍。工勤岗位是工人身份,一般没有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到工勤岗位工作的,工人要到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工作,要通过竞聘才能上岗,竞聘成功后,可以享受岗位对应的身份待遇。
1、事业单位的四个岗位,都有哪些?具体工作职责是什么?
事业单位正规的岗位分类,只有三个类别: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岗位。管理岗位与专业技术岗位是干部身份,工勤岗位是工人身份,管理岗位走的是管理职级路线,拿的也是管理工资,和公务员有些类似;专业技术岗位走的是职称路线,拿的是职称工资,比如初级职称、中级职称、高级职称等;工勤岗位走的是专业技术等级路线,比如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等。
三个岗位两种身份,三种不同的发展路线,其中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由于都是干部身份,相互之间可以自由转任,管理人员也可以到专业技术岗位发展,专业技术人员工作干好了,也可以到管理岗位担任领导干部,还可以“双肩挑”,既有管理岗位的领导职务,又可以享受职称工资,只要“双肩挑”人员不超领导班子的三分之一,就是合规的。
工勤岗位是工人身份,一般没有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到工勤岗位工作的,工人要到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工作,要通过竞聘才能上岗,竞聘成功后,可以享受岗位对应的身份待遇,如果没有相应的岗位竞聘,工勤人员即使到管理岗位或者专业技术岗位工作,也是混岗,属于违规行为,还不能享受岗位对应的待遇。并不是所有的事业单位,都会将这三个岗位设置完整,
比如参公事业单位就不会有工勤岗位设置,即使原来有的工人身份职工,也是在管理岗位混岗。比如管理类事业单位也不会有专业技术岗位设置,管理人员不能低于50%,只要有专业技术类事业单位,才有三个岗位都设置完整的可能。专业技术类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不能高于15%的比例,专业技术岗位不能低于70%的比例,同时还可以设置不高于15%的工勤岗位,
2、公务员,事业编制有那么好吗?
前不久热议的一个“选择”题:公务员与一百万,你选哪一个?高赞回答竟然是:公务员与一千万,我还选公务员。一百万,交不起首付;一千万也可能贬值到买不起馒头;但是,公务员的铁饭碗,可以端一辈子,不但旱涝保收,而且“性价比”超高,当疫情给很多行业按下“暂停键”时,很多企业也给员工的职业生涯和经济收入按下了“暂停键”。
有些职业,那是“手停口停”(一天不干活,就可能一天没饭吃)的性质,比如,计件制的工作,小时工,零工,个体经营者,流水线作业工,快递工,施工者,等等,就连前几年火上天的互联网行业,也迎来的寒冬,开始大批量“裁员”,只是人家的口号喊得好——把辞退叫作“毕业”,从企业大学校推向社会大学校;还有更高境界的——把辞退叫作“向社会输送成熟人才”。
社会心里喊:社会亚历山大,企业才是消化社会就业压力的主渠道,你们都给我输送,这是本末倒置啊,网上,有很多哭诉,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比如,上海某40多岁的外企中层给市长写信,求职百次,无一成功,求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比如,某高科技公司中年IT男被辞退后,从办公楼一跃而下,令人唏嘘。比如,某小区居民恳求门卫,我不能呆在家里,我要去工作,上有老下有小,中间有房贷,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公务、事业、国企、央企等体系内的企事业单位,隔离在家,不但收入一分钱不降,各种组织还给予各种慰问,有慰问金、有慰问品还是生活补助;实行75%、50%上班机制的,鼓励员工回家呆着,工资奖金一分不少,福利待遇一分不降,有的央企、国企,近两年的工资收入水平还得到较大幅度增长,你搜索一下上市公司的人均薪酬报告就知道,比如,三桶油人均年薪25万以上,证券信托等央企人均年薪40万以上。
文章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