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校考研和本校专业肯定是跨校难。课题,如果是在校考研课题可能很多我们都练习过,政治政治算是我在两次考研过程中投入最少、回报最高的科目,一战政治考的并不高,61分,二战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拿了71,提了整整10分,在这里我也主要说一下二战备考用到的资料和方法。
1、跨校考研难吗?
跨校考研和本校专业肯定是跨校难。难在哪里呢?1、和本校老师没有联系,就是缺乏一些信任感,自己也会给自己更多的心里压力,2、难在我们考完一般都会选择比自己在校更好的学校,所以专业、面试就很难过了。3、课题,如果是在校考研课题可能很多我们都练习过,建议:如果就是想考研建议选择本校。如果心中目标很明确就是要考哪所学校然后做足充分准备就可以了,
2、跨校考研和本校考研,哪个更容易录取?
谢邀。排除一些特殊的因素,比如你跟学校对应专业的导师关系并不是太好,或者说这个学校的考试内容你就是不太擅长的,又或者是本校对应专业招生人数太少等因素,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考本校的研究生难度比考外校的难度要低的,原因其实很简单,知己知彼。考本校的学生里大部分同学都是考本专业或者相关专业的,如果你平时表现还是OK的,或者你会来点事,那你都可以联系到你的目标专业的导师,那目标专业的导师也或多或少的会额外照顾你一下,除了初试的备考内容会或多或少的帮你规划,复试的时候很多也都是走一个过场的;就像很多本科阶段还不错的本校的学校都会听到导师对你说一句话:好好复习,只要初试过了咱们学校的线,复试OK的,
不过如果您希望儿子回本省工作,就要具体分析了。如果您的孩子学的是一些地域性要求比较强的专业的话,还是就近未来生活工作所在地附近分学校,直白点说就是想在哪工作就在哪读书;这样的专业有:经济类、管理类、医学类、语言类、教育类等,如果您的孩子学的是社会人文学科,比如哲学、法学、历史学等,那就优先学校级别高一些的学校。
如果学的是自然科学科学,比如理工类的专业,那就优先这个学校的这个专业在全国的排名靠前一些的学校,而且理工类专业地域性要求并不强,毕竟你学的是一门技术,以上因素内有一个特殊的情况,就是如果你能考上全国此类专业前10%甚至20%的学校,地域性可以酌情忽略。最后总结下,如果是说考试难度,无疑本校会更有优势,但是要是综合孩子的兴趣爱好、职业规划等原因的话,就需要综合考虑了,
3、考研跨考难度有多大呢?
从自己的备考经历来看我认为跨专业考研最难的一点在于能否突破跨专业考生这个身份的束缚,我经历两次专业跨考,一战虽然考了专业前五,但是复试准备不足被刷,幸而二战有了经验及时调整,初试成绩第三,复试成绩第二才有了上岸的机会,P大中文系,知乎熟人太多不想被认出来匿了,下面就展开给各位跨专业考试的学弟学妹们详细说一下里面的门道。
跨考原因关于为什么要跨考,这得追溯到高考志愿调剂,虽然学校是自己心仪的学校,但是专业却是完全不喜欢的专业,将来也没想着要从事与本科专业相关的工作,同时读研究生也是我对自己学历提升的要求,所以就有了跨专业考研的打算,就算大一就有了考研的想法,我也是大三下学期才开始准备的,大一大二花了些时间去看跨考专业的书籍,还蹭过人家的专业课,所以到了真正准备的时候并没有感觉自己和科班出身的人有太多的区别,
精神支柱除此之外跨考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精神支柱也非常重要,我本科院系里面有一个学姐,当年三跨到了清华大学去读法律,听说了这个事情之后感觉这个学姐简直就是我的人生楷模,后来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也会时时想起这个学姐的事迹来鼓励看书看不下去的我,想一想自己能进入喜欢的专业继续读书,幸福感油然而生,也就能够继续把手里面的书看下去了。
备考过程我觉得自己能够跨考成功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和自己考试准备充分有分不开的关系,初试分数是复试的敲门砖,尤其对于跨考生而言专业课分数尤其重要,除了要提前做好专业课的复习之外,英语和政治的分数也不能低了,英语我和专业课一起开始备考的,政治到了七八月份才开始准备,下面详细说一下复习的过程,英语一战二战都是从五月份开始背单词的,每天背的也不算多,20~30个,再多背诵的效率比较低了,用的软件是墨墨背单词,我背单词的时候不是只集中在上午或者晚上一个时间段,而是上午花大概15分钟的时间过一遍单词之后,中午吃饭前或者午休前过一遍,晚上睡前再看一遍,这样记单词就没有那么痛苦了。
文章TAG:考研 跨校 本校 怎么跨校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