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及神经感应,能够辅助思维的大脑网络信息物质基础,都包含在大脑属性中的意识的思维范畴,受到思维使用和能动的反映,经过思维这项程序以后,才会有言谈举止,思维能否指导和支配言行,要经过对事实的筛选、选择、判断程序,确定进行言行举止的活动,这种意义上思维能够指挥和支配人的话语行动,提升到高度,理论指导实践,就是从这儿来的。

1、是大脑跟上思维,还是思维制约大脑?

是大脑跟上思维,还是思维制约大脑

首先说结论,再说参考资料。如果做个比喻的话,大脑有点像硬件,思维有点像软件的算法,大脑当然对思维有限制,反过来,复杂算法过度运行也会造成硬件运行过热等物理状况。大脑有负责很多不同功能的模块组成,当然这些模块并非完全独立,有些功能有重合部分,这些模块都是自行产生思维,并无中央指挥所。大部分时候这些自动产生的各种思维相互争宠,希望能够被注意到,

但为什么我们大部分时候没感觉自己思维内部互相冲突,而是觉得我们的想法很统一呢?因为大脑内部有解释器模块,能把内部混乱的冲突加以取舍、统一和合理化。总结一下,人绝大多数思维都是不受控制,自动产生的,最后通过解释器合理化,可以参考以下两个人的著作,这两个人我们也都很熟悉,算是当今脑科学领域专家。1.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圣哲研究中心主任迈克尔·加扎尼加(MichaelS.Gazzaniga),侧重研究理性脑,著作《当意识来敲门》2.美国南加州大学神经科学安东尼奥·达马西奥AntonioDamasio,著作《谁说了算》,

2、到底大脑是思维器官,还是心是思维器官?

到底大脑是思维器官,还是心是思维器官

是大脑是思维器官,和心无关,下面是经典案例。现代医学上有成功移植人工心脏的案例,一个25岁的青年StanLarkin在2014年12月接受了人工心脏的移植手术,成为了密歇根首例安置人工心脏的患者,这款设备约6公斤,专门为心脏完全衰竭的人而研制。这是人工心脏和安放它的便携背包,之后这人也接受了媒体采访,未见到任何思维或者精神方面的影响,只是他以后和她的女朋友说“我真心爱你的时候”,其他人可能会有想法。

3、大脑是如何思维运作的?

大脑是如何思维运作的

这是认知心理学的范畴,建议你看认知心理学相关的书籍及资料进行了解,认知心理学,狭义的说就是信息加工心理学,它将人看做是一个信息加工的系统,认为认知就是信息加工,包括感觉输入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全过程。认知心理学比较常见的是实验是,给你个屏幕,然后很短的时间为你呈现一个元素(比如字母),你手下有一个按键,

实验要求你看到元素就进行按键,然后观察你看不同元素进行按键的时间延时。元素的不同,按键的种类变化,元素呈现的时长,以及元素呈现的方式(仅元素本身,用颜色弱化/强化,将元素融入一段视频的背景中等等),等等,控制实验变量产生变化,组成了这类实验多种多样的形式及内容,以下是我自己在经过心理学学习后我的理解:信息输入比如眼睛,耳朵,将外界刺激转化为电信号,但是不同类型的刺激依然是不同类型的信号,比如听觉信息被编码为声码,视觉信息被编码为形码,语义信息被编码为义码。

分析比对并动作首先人在面对问题/事物时,首先会将其信息通过如上的逻辑转化为对应的编码,然后将编码属性及特点与自己脑中过往记忆中形成的不同范式进行比对,如果发现相同的范式,则调起该范式对应的处理机制,来指导自己的躯体进行反应,比如,我以前玩过毛绒玩具狗,当我看见毛绒玩具猫时,通过视觉/触觉将【柔软】、【小的】、【非生物的】、【动物形状的】等特点在我的大脑中检索后,发现最匹配的是【毛绒玩具狗】这一范式,于是我采取【上去拿起来并抚摸】的动作。

学习人会在这个检索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范式,比如:以前的范式是【毛绒玩具狗】,在我摸了毛绒玩具猫后,我明白了不同动物都可以被做成毛绒玩具,所以在原有范式之上,建立了【毛绒动物玩具】这一新范式,以后再遇到此类东西,就不会先找到【毛绒玩具狗】,而是【毛绒动物玩具】。(认知速度加快,因为原本的认知中,毛绒玩具狗其实并不完全匹配,中间会有自己大脑不断类化处理的过程,这也是要消耗思考时间的但是如果在过往记忆的范式中没有找到对比,这就会比较有意思了。


文章TAG:大脑  思维  跟上  大脑思维哪里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