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后填志愿选择学校也是个需要科学方法的事,笔者现在还很遗憾当时没有前辈支招,导致志愿填的并不尽如人意,之后录取的学校自然也不是最佳选择。第五志愿要选择自己非常有把握,一定能上的学校,比如我的朋友一直想考会计专业,那她就按照会计专业在全国学校的排名来选,通过查询学校的前两年的录取分数线,对自己能上的学校进行排序。
1、高考结束,即将选择学校,如果是你,你怎么选择专业和学校?
至于说是应该优先选择院校还是应该优先选择专业、怎样去取舍,这首先要看你孩子的专业方向是什么,如果你学的是理科门类和工科门类的专业,就应该以专业排名为主、学校排名为辅。比如计算机类专业、电子信息类、机械类、电气类、建筑学类,土木类、材料类、交通运输类、航空航天类、轻工类、兵器类、公安技术类、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理科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地球物理、生物科学、统计学类等专业,培养的是科研型和工程技术型及应用型人才,
用人单位很看重你学的专业在行业内的排名,从而判断你的工作能力。你的专业在行业内的认可度将决定你能否进入到更好的单位高质量的就业,你如果选择的是人文社科类,就应该优先选择院校,不必过多看重专业排名,因为这些学科的大多数用人单位更看重的是学校的名气,至于你学的什么专业也不能说不看,但相对是次要的。因为有些岗位对专业的要求相对宽泛,比如说有的岗位学会计学的能干、学市场营销的能干、学汉语言文学的能干、学新闻传播学的能干、学人力资源管理的能干、学工商管理的也能干,
人文社科类包括: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民族学、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艺术学、历史学等。同时打算学医学类和农学类的同学还得注意一种现象,这两个门类的大部分专业存在着在哪个城市上学就在哪个城市就业的特点,医学专业就业的地域性更强,这是因为每所重点医科大学,都有几个、十几个、甚至几十个附属医院,比如南京医科大学就有24个附属医院,学生实习和规培都在这些医院进行,师长和学长大部分也都在这些医院工作,就是说校友资源非常丰富,所以在当地就业的可能性也非常大,
农学类由于受地区气候条件和院校特点的局限,也存在着在哪个城市上学就在哪个城市就业的特点,比如学水产养殖、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学生大都在沿海地区就业,而开设这些专业的学校也都分布在沿海地区,如中国海洋大学、大连海洋大学等。再比如学习烟草类的学生,基本都在学校所在地的城市附近就业,像河南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贵州大学和青岛农业大学等,所以选择医学类和农学类的大部分专业,都要把地域因素考虑进去,
2、高考完后选择大学,是选择城市还是选择学校?
在城市区间选专业,不以城市优先选大学首先,圈定城市范围。省会城市以上,基础功能健全,条件具备建议不选一般地级市,我国大学集中在直辖市、省会城市、副省级计划单列市。尽量选择重点大学、普通大学、艺术体育职业教育并存的城市,这对大学期间开拓视野很重要,一般地级市,大学数量少,博研本专不全,专业体系不全,很容易膨胀。
城市社会功能体系方面,省会城市机场、高铁、地铁、城市公交体系健全,虽然规模大小有别,但基础方面见识足够,三甲医院、省级博物馆、体育场馆等社会功能体系完善,会建立较强的地理、历史、文化认知。强调发达城市则意义不大,侍拿着真学实才的文凭,去真真想发展的城市,再深度了解不迟,其次,选专业!专业是根本,最终工作,用人单位以专业招聘,没有一个企业看你在哪个城市读书,哪个学校读书为依据,看重的是就读大学这个专业的教学质量。
其次,爱好非常重要,选专业就是选兴趣、爱好、特长!当前最大误区就是冲大学,被调配到学校附属专业,自己不喜欢专业,个人不善长的领域,在专业确定后,以稳压学校,绝对冲高失专业。例如想读建筑类,选东南大学的优势在哪里?看看,建筑三要素的建筑、土木工程、艺术学,东南大学的专业全是A 类,基础支撑很强,以城市选大学只符合特殊群体。
文章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