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家长,一名老师,也是一名曾经的高考生,我认为高考时,家长是没有必要陪考的。陪考家长更多是要做好后勤保障,做好孩子的心理支持,高考,毕竟是人生路上的一个转折点,也是很多考生要走过的独木桥,高考是一个分水岭,高考是孩子们成长道路上遇到的一个转折点。
1、高考陪考的意义是什么?
我们经常在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或许我们太常用这句话去描述情侣之间的爱情,是否忘记了父母的陪伴实际上也是他们表达对我们的爱的一种方式。我认为陪考,其实就是他们陪伴我们的一种方式,也更是他们爱我们的一种方式,回想起当年自己高考的时候,因为是在城市的另一个区考试,离家里非常远,只能住在考试学校附近的酒店里。
由于父亲生病,母亲就一直陪着我考完了高考,当时我觉得母亲在门口等着,无形中增加了自己的压力,但是实际上从考场出来看见母亲的瞬间内心其实更多的一种踏实。在莫言的散文《陪考一日》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发现了女儿,远远地看到她走得很昂扬,心中感到有了一点底,看清了她脸上的笑意,心中更加欣慰”。其实对于父母而言,我们一样也能给予他们踏实的力量,
2、你们对高考时家长陪考是什么看法?
首先谢谢邀请我回答这个问题。一年一度的高考又将拉开维幕,勤奋了十几年的孩子们即将为自已的中学生涯画上圆满的句号。同时大学的校门又将为学子们打开,所以高考是一个分水岭,高考是孩子们成长道路上遇到的一个转折点。前几年,安徽六安的万人送考场面震撼了全国乃至世界人民,六月,骄阳似火,家长们不顾炎炎烈日,等候在高考场外,似乎在这一刻才能体现父母的关爱。
而我,是一名家长,一名老师,也是一名曾经的高考生,我认为高考时,家长是没有必要陪考的,因为,高考生,一般都十八或十九岁了,成年了,他们有了自己独立的思想,独立的行为,家长陪考是多此一举,而且会增加孩子们的心理负担。前几年,有考生的家长被热晕在考场外,想想作为孩子,在此时,要奋笔疾书,又要担心外面的父母,一心怎能二用,
作为父母,对孩子的爱,体现在日常中,陪伴中,而不是高考那一会。若家长确实放心不下,可以为孩子做以下几件事情:1:征求孩子意见:若孩子希望你去则去,不需你去,则在家耐心等待,2:营造轻松的氛围,不要给孩子增加负担,不要表现的过于关心和担心。告诉他,不管你考的何如,你都是父母的宝贝,3:察言观色,若孩子前面学科考的不理想,要及时劝慰与鼓励,不要责怪,不要带叩。
3、高考的时候父母陪考和不陪考对孩子的成绩有什么影响,真的有陪考的必要么?
不知道从哪一年开始,社会上流行起了:孩子逢大考,父母来陪考的风潮,在我读书的年代,小升初、初升高、以及高考,父母家人从来没有去考场探班的。每每从考场出来,除了一些考完的同学,会聚在一起聊聊试卷,说说话,几乎看不到谁的家长在外等候,更看不到考生出来那种夹道欢迎,问长问短的热烈场面,至于说到父母去陪考好不好?个人觉得大可不必吧。
我儿子小升初、初升高,我都没主动提出要去考场外给他助威鼓劲,他也没要求过我陪他去考场或在场外等候,作为家长,我觉得陪考这事有些隆重了。试想:一个18、9岁的人了,遇到高考,需要父母陪着去,那以后遇到其他人生中重要的事是不是都要父母陪呢?比如说考研、面试、甚至相亲?这宝宝的角色需要到多少岁才能转换呢?当然,陪考这事,不排除孩子心里是不希望父母陪去的(担心被同学笑话长不大),但是父母坚决要陪,也没办法的情况,
做父母的有没有在想去陪考之前,找个时间问问考生:爸妈想去给你考场外助威,你觉得怎么样?如果考生同意,那父母就和谐的去吧,他欢迎你去,你去了,他也高兴;如果父母问了,孩子面露难色,您就别拧着他,非去不可了吧?或者您一意孤行,提前报备都没有,直接上考场外去了,不知道娃突然看到您,会是什么表情。十八九岁的人,心理上挺在乎面子,也挺敏感。
文章TAG:陪考 什么是陪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