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士不是官职,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层次的功名,是一个学位,相当于今天的博士。SO,问题来了,弗格森教练的爵位是爵士,能被称为爵士勋章的有两种,一个是GBE(大十字勋章)、KBE(爵士级别司令勋章,弗格森获得的就是这个),初次之外还有三个级别,一些名望很高的知识分子,即使没有官职,也被看作是士大夫。
1、进士是什么官职?
谢谢邀答。进士是什么官职?这个问题还需要从科举制开始说起,进士,顾名思义,即进入做官的阶层,取得了封官资格。进士不是官职,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层次的功名,是一个学位,相当于今天的博士,古代科举考试,宋代以后分为四级考试制。最低层是院试,是学院村塾里的学子参加县里的选拔考试,入围者谓秀才,即优秀人才,这是初级学位,不放官。
只能取得参加乡试(省试)的资格,然后参加乡试,及格者为举人,即推举选拔的人才。举人如逢地方缺员可直接放官,举人是第二级学位,获取会试(京试)的资格。会试入围者即进士,这是最高学位,如逢皇上要直接选拔人才,这便是殿试,皇上直接主持,录取三甲(三等)一甲仅三名:第一名即状元,(状是试卷,元是第一)第二名榜眼,(黄榜第二,如眼晴的位置,故为榜眼)第三名探花,(即避讳最后一名,委婉的称往下看花,古人设探花节,故为探花)。
2、古代大夫相当于现在什么,职位?
“大夫”这个官职产生于春秋时期的诸侯国里,在一个诸侯国里,国君号称天子,处于金字塔尖的位置,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国君之下设置有四个等级,分别是公、卿、大夫、士,代表了相当森严的封建等级秩序,他们共同构成了古代的贵族群体,《礼记》里有这样一句话:夏后氏官百,天子有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也就是说,这100多位官员,是辅佐天子管理朝廷事务的得力干将,
“公”也叫三公,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叫法,《周礼》中把太师、太傅、太保称作三公,《礼记》里的三公是指司马、司徒、司空。三公的权力仅次于天子,跟后来的宰相、丞相、太尉的官职相当,处于封建王朝的核心权力阶层,“卿”属于春秋时期的高级官员,九卿相当于国家九个重要部门的9位最高长官,在行政命令上要听从天子和丞相,对具体工作进行统筹、定性和分类,再安排下级去执行。
总体来说,春秋时期的卿,跟后来的尚书的职位一样,相当于现在的部长,“大夫”在春秋时期属于一级爵位,同时又兼任一定的官职,有较高实权。大夫作为爵位,是一个比较宽泛的等次,不同等次的大夫在级别上相差较大,总体来看,大夫可以算作是春秋时期诸侯国里的高级官员。不过,从春秋以后,大夫的地位和官位有所下降,成为一般官员的统称,
“士”是古代最基础的贵族,一般指知识分子群体,在地位上要比庶民高,比公、卿和大夫都低。士享有天子赐封的田地和俸禄,跟公、卿、大夫一样,自小能享受到“六艺”礼、乐、御、射、书、数的教育,春秋时期的大夫,有自己的领地和食邑,这些都是天子赐封。在领地内,大夫是领地主,也有属于自己的军事力量,掌管着领地内的行政大权,领地内的所有人和所有财产,都由大夫自由支配,
同时,大夫在自己宗族里又是宗族长,在宗族内有绝对的话语权。到战国时期,大夫这个阶层的社会地位依然很高,影响力仍然比较大,然而,比起春秋时期,大夫的等次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因为在战国时期,随着“官僚制度”的兴起,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世袭制”,出身地位比大夫低的“士”迅猛发展起来,他们依靠给上级出谋划策,逐渐受到了重用,社会地位开始显著提高,最终成为大夫,
从战国开始,有了一个新的称谓和群体,即“士大夫”,是官僚与知识分子的混合物,说明大夫不再采用世袭制,不再依靠宗亲分封而来,而是由“士”通过努力晋升而来。一些名望很高的知识分子,即使没有官职,也被看作是士大夫,到战国中期以后,大夫正式演变为官僚体系里的一个爵位和职位,体现了朝廷“能者为师”的用人原则,。
文章TAG:相当于 爵士 官职 大夫 古代 爵士 相当于什么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