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颤是快速性心律失常中最为严重的情况,心脏已经失去泵血作用,必须争分夺秒给予除颤。其目的是改善循环不全或暂时维持患者的循环状况,从而维护全身组织的正常循环,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以及降低心肌的耗氧量等,以促进心脏泵机能的强化及加速心肌的恢复,或在外科治疗前(包括心脏移植前)替代心脏泵血功能。

1、人工心脏是什么?

人工心脏是什么

人工心脏是什么?人工心脏是利用机械的方法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器官以代替心脏的功能,可分为部分取代心脏的辅助性人工心脏和取代整个心脏的全人工心脏。人工心脏可分为辅助性人工心脏和全人工心脏,辅助性人工心脏可分为心室辅助装置、右心室辅助装置及双心室辅助装置。其目的是改善循环不全或暂时维持患者的循环状况,从而维护全身组织的正常循环,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以及降低心肌的耗氧量等,以促进心脏泵机能的强化及加速心肌的恢复,或在外科治疗前(包括心脏移植前)替代心脏泵血功能,

全人工心脏可完全取代自然心脏的功能,维护全身的血液循环状况。但由于全人工心脏研制工序复杂,价格昂贵,因此目前仍处于动物实验为主的研究阶段,人工心脏无论作为治疗措施还是作为心脏移植的过渡支持目前都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相信未来可使更多心力衰竭的患者症状得以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本内容由北京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李明洲审核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2、心悸是什么意思?该怎么办?

心悸是什么意思该怎么办

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或见脉象迟、数、叁伍不调的一种病证。心悸包括惊悸、怔忡两大类,病情较轻者为惊悸,病情较重者为怔忡,临床有的呈阵发性,有的呈持续性。一般每因情志因素、劳累过度而诱发或加重,且常伴有失眠、健忘、胸闷、胸痛、眩晕、耳鸣等症,本篇讨论以心悸为主要表现的病证,根据本病的临床特点,西医学中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期前收缩、心房颤动或扑动、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预激综合征以及心功能不全、心肌炎、一部分神经官能症等,如以心悸为主要临床表现者,均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同时结合辨病处理。

【源流】《内经》虽无心悸或惊悸、怔忡之病名,但已有相关论述,如《素问·平人气象论》指出:“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盛喘数绝者,则病在中;结而横,有积矣;绝不至,曰死,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素问·痹论》曰:“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对心悸脉象的变化也有认识,并阐述了脉象在本病诊断和预后判断上的重要价值。

如《素问·三部九候论》指出:“叁伍不调者病,”《灵枢·根结》指出:“持其脉口,数其至也四十动一代者,一脏无气;三十动一代者,二脏无气不满十动一代者,五脏无气。”《素问·平人气象论》指出:“人一呼脉一动,一吸脉一动,曰少气人一呼脉四动以上曰死脉绝不至曰死乍疏乍数曰死,”汉代始有惊悸的病名。

张仲景《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指出:“寸口脉动而弱,动即为惊,弱则心悸,”阐述了因惊而脉动,因弱而悸的病因病机。其对水饮为悸的探究尤详,《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中说“水在心,心下坚筑水在肾,心下悸”,指明水饮作悸的病机,张仲景还制定了心悸的辨证论治,如《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提出:“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发热,心下悸,头眩,身[[!NFAB1]]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对惊悸、怔忡的病因病机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根据惊悸的发病原因设“金疮惊悸候”、“心病候”、“虚劳惊悸候”等,唐代孙思邈提出治疗心悸的方剂,如《备急千金要方·心脉论》提出:“阳气外击,阴气内伤,伤则寒,寒则虚,虚则惊,掣心悸,定心汤主之。


文章TAG:心脏  人工  治疗  情况  心脏泵血治疗什么作用是什么情况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