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患者长期熬夜,肝血不足,无法滋养肌肉,虚风内动出现四肢震颤,肌肉瞤动,并伴有头晕眼花,视物不清晰,肢体麻木,舌淡苔白脉细弱等。西医治病是杀菌消炎,中医是改善环境,同样,如果排除了心脏器质性疾病,西医诊断为植物神经紊乱出现的上述症状,中医也属气血和肾阳亏虚证。

1、咋天去看中医,中医说我气血两虚,肾阳不足,西医叫这些病什么呢?

咋天去看中医,中医说我气血两虚,肾阳不足,西医叫这些病什么呢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您通过中医看诊后,被诊断为气血两虚“证”,肾阳不足证,实际上,气血与肾阳的亏虚证是中医认定脏腑失调的一种病态反应,中医用“证”来概括脏腑气血失调的发展阶段,说明中医学的病证诊断与西医(现代医学)的疾病名称无法一对一的匹配,任何器官和系统的疾病,如果出现了气血的不足,肾中阳气亏损的反应,多可以诊断为肾阳或气血虚证,

所以气血不足不特指某种疾病。清代医学家陈士铎在《辨证录》中说“夫医道之难也,不辨脉罔识脉之微,不辨证罔识证之变”,证候的变化是个体脏腑气血盛衰和感受邪气阻滞轻重而变化,例如冠心病的患者出现了面色晃白,乏力气短,头晕心悸,失眠多梦的气血不足表现,同时伴有腰膝酸软,手足不温,形体怕冷的肾阳虚证,此时西医诊断为冠心病,中医诊断就是气血不足证和肾阳亏虚证,

同样,如果排除了心脏器质性疾病,西医诊断为植物神经紊乱出现的上述症状,中医也属气血和肾阳亏虚证。★中医证候是疾病的发展阶段,西医病名是疾病的诊断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硬化狭窄引起的心肌缺血性疾病,是器质性病变,严重者如果不经过治疗可危急生命,而我之前的一位患者,西医诊断就是植物神经紊乱,她的症状就是心悸胸痛,失眠多梦,非常类似冠心病,但是这种情况是功能性问题,多见于焦虑或者抑郁人群,

一般来说影响不大。如果这两种疾病出现在两个患者身上,均表现为气血不足或者肾阳不足,中医就可以按照气血,肾阳亏虚给予诊断,并加以治疗,这是中医异病同治的思想,虽然疾病不同,但是脏腑失调的阶段相同,治疗上差异不大。★气血不足,肾阳亏损的临床表现与疾病的联系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气是功能,血是物质,相互依附不可分割,气血充足要建立在脏腑调和的基础上,即脾胃运化饮食的能力正常,气血来源于饮食的精微营养,《内经》说“血之与气,异名同类”,气血生于脾胃,靠心推动运行,储存于肝肾,营养全身,

因脾胃虚弱,气血来源不足,就会导致气血不足证,表现为乏力气短,没精神,头晕目眩心悸,女性月经量少等气血营养失衡的病证反应。肾的阳气是推动脾胃,心肝脏腑的动力,依靠脾胃产生的气血不断的滋养,气血不足日久肾阳失去滋养就会出现肾阳虚证,如腰膝酸软,阳气温煦不足出现形体怕冷,尿频便溏,舌淡脉弱是阳气虚血脉推动无力的反应,同理,肾阳亏虚的严重阶段,肾阳激发脾胃的功能下降,也会导致气血不足证,中医理论是脏腑整体观念,疾病观念也是动态的进展变化,一旦某一脏腑气血失调时间久了,就可累及其他关联脏腑,需要中医加以辨别,这就是人们常听说的辨证论治,

★总结题主的气血不足和肾阳虚的诊断并非疾病的名称诊断,而是中医的病证描述,病证表现可发生在器质性疾病也可发生在功能性疾病,不可从中医诊断来判断是某种现代医学(西医)的疾病,现代医学是以解剖学为生理基础的,需要从症状,体征,辅助诊断(心电,超声)来确诊是哪个系统或器官的疾病。而中医学的病证是从整体表现来分析疾病的发展阶段,从宏观入手结合个体差异,确定病证阶段,再加以调治,

2、西医的炎,中医是指的什么?

西医的炎,中医是指的什么

病毒、细菌,发炎这些字眼在中医药的概念中是没有的。西医治病是杀菌消炎,中医是改善环境,比如说,一个房间里有一张床,房间里有很多蚊子,晚上我们要在床上睡觉,中医就在床上挂一顶蚊帐挡住蚊子;西医就一个一个捉蚊子,打蚊子,或者打药让蚊子和人一起享用,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就是通过调节寒热温凉燥湿建立身体的健康环境,从而实现阴阳平衡。


文章TAG:虚风  内动  西医  中医  虚风内动西医叫什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