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刀削面,是山西的特色传统面食。记得那时我经常吃的刀削面有长安路长霞刀削面、纱厂路鑫鑫刀削面,2003年时广州市场开了一家双星刀削面等等,要说刀削面还是山西大同的最正宗,、第一次吃刀削面是1995年正月初一(那年我上初中),对你没有看错,就是95年的大年初一,那天中午不想做饭,俺爸带我去西工区纱厂路口的一家刀削面馆(那家刀削面当年过年时正常营业),那年春节天气挺好,桌子都在露天广场上摆放着。
1、山西哪里刀削面正宗?
要说刀削面还是山西大同的最正宗。那几年在大同做生意的时候,几乎天天吃刀削面,一日三餐都吃刀削面都行。我那时在大西街东方广场卖衣服,门口有个圆通寺,旁边就有一家削面馆,门口支一口大锅,削面师傅都是小后生,面板扛在左肩上,右手用铁皮做的削面刀一刀一刀把面在锅里。那个面削的长度相当长,大约有20公分左右,凉水过面后捞到碗里加入肉臊子我一个人能吃一大碗。
2、在山西好吃的面食中,为什么刀削面有名?
山西刀削面,是山西的特色传统面食,风味独特,流行于北方。山西刀削面,全凭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中间厚、边部薄,形似柳叶,做为“中国十大面条”之一的“刀削面”,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面食者欢迎。在我生活的城市(河南省洛阳市),我小的时候根本没有吃过刀削面(三十多年前),我小的时候我们这里“牛肉烩面”最多,
、第一次吃刀削面是1995年正月初一(那年我上初中),对你没有看错,就是95年的大年初一,那天中午不想做饭,俺爸带我去西工区纱厂路口的一家刀削面馆(那家刀削面当年过年时正常营业),那年春节天气挺好,桌子都在露天广场上摆放着。掏完钱买完票后,开始等面,但见三、四个削面师傅一手托面,一手拿弧形刀,将面一条条的削进大锅里(大锅里是翻滚的开水),面煮好后捞出边上的大海碗里,海碗底下有海带、葱花,然后浇上一大勺连汤带肉的酱牛肉,吃着真好吃,那天我吃了二大碗。
之后的很多年我没有吃过刀削面,直至2000年时,才又开始陆续在街上吃刀削面,记得那时我经常吃的刀削面有长安路长霞刀削面、纱厂路鑫鑫刀削面,2003年时广州市场开了一家双星刀削面等等。在那些年,洛阳的刀削面馆还并不是很多家,那些年我们洛阳还是“烩面”比较多,这十年间,洛阳市的刀削面馆逐渐变多,依稀还记得最后一刀吃纯手工削面好像是2010吧(纯手工削面厚薄不均匀,口感挺好)。
之后的几年起,洛阳市的削面馆逐渐变成了半手工削面半机器削面,人工如果忙时,那可以说全是机器削的面,机器削的面出来都长的一模一样,我不太喜欢。因为太爱吃刀削面了,大约在2014年左右,我在网上买了一套削面工具(削面托板和削面刀),削面刀是任何人都会用的那一种,从那以后,想吃刀削面,我都自己在家里制作,很少在饭店里吃了。
3、刀削面是太原特色还是大同特色?
山西面食(小麦粉)首推晋中,这点无需争辩,首先从产地来看,山西小麦的主产地主要集中在晋中,晋南两地,而晋南餐饮多“饼”,“馍”,面条多以与陕西相仿的“裤带面”。晋中以小麦粉为主的面食多为各种面条,比如:擀面,剔尖,刀拨,刀削等等,可以举出数十种做法,而其佐以的各种佐料(调和),更是举不胜举,至今随便一个晋中人都能做出几种不同的面食,
五六十年代太原以及晋中各县的餐饮业多以经营面食为主,刀削面更是主食之一。至于大同的刀削面以本人看法也不能说历史不悠久,大同地处雁北,气候寒冷,农作物以小杂粮,土豆为主,面食的传播大概与晋商早年的经营活动莫无关系,大家都知道晋商的起源地就是晋中,晋中人能吃苦走口外,从小那口面食所爱也随之带到沿途各地,至今内蒙多处都有晋中人的饮食习惯以及口语发音就是例证,然而随着改革开放,晋中本地人对本地餐饮文化的保留与发扬的确欠缺(从当地的饭店就可看出),而大同人则在继承山西餐饮文化的道路上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文章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