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要明确国学的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国学是指儒家学术文化以及诸子百家;广义的国学则指中华一切传统历史文化。先要明晰国学的定义“国学”就是中国之学,中华之学,是中国人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文化精华,国学精神高扬,文明自然灿烂辉煌;国学精神衰微,文明就会凋谢飘零。
1、如何传承国学文化?
继承国学精华,再现传统辉煌。现在所言之”国学”,它倒底是什么?个人认为:国学是中华民族一脉相传的智慧总汇,它所涵盖的内容是复杂而又广泛的,包括从几千年来长期占据正统地位的儒家学说,还包括了很多如道、法、墨、阴阳等其它学术流派之精要,因此,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国学是最核心传统的文化价值与学术之集大成,成为考量一个国家和民族集体价值观的最具权威的工具!虽然国学精华对于炎黄子孙有着非同小可的影响和意义,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一段时间内人们对国学的研究热情日益冷淡,被眼前经济利用价值和成果兑换价值更高的其它学科研究所取代,变成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局面。
都忽视了传统价值的存在,无形中成了挤压国学空间推手,怎么传承国学精华?首先要走近国学,了解灿烂的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发展传承的具有凝聚力的经典,把传统中留下的这些古奥的学问变成大众熟悉的语言,熔古今于一炉,把它变成民族开心明目的有精神養料的财富,以理性吸收传统道德,以感性吸取智慧和人文精神,让祖先之立德立言的成果回归当今,回归整个民族,并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传薪机制!教育部门加大对传统文化的考量力度和配重砝码,吸收传统教育之精髓,从小学到大学都增加一定比例的国学课程,把老祖宗的正统思想、伦理道德规范和家国忧患意识传承下去,让所有受教育者服膺古人的高迈境界!文艺创作的多样性,照样也可以弘扬国学,引领今人找回文化寻根意识,让传统走入心灵,在潜移默化中重新审视价值取向,使古老的文化再现辉煌!。
2、如何学习传统文化国学?
以自身学习国学的经验,我觉得要遵循这三点:首先是喜欢加热爱;其次是选准方向和定位;再次是坚持和努力,先要明晰国学的定义“国学”就是中国之学,中华之学,是中国人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文化精华。国学还有几个别名,如:“中国学”、“汉学”、“国故”、“国故学”等,再要明确国学的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国学是指儒家学术文化以及诸子百家;广义的国学则指中华一切传统历史文化。
最最重要的是要明白学国学的用途、好处,也就是目的所在往小了说,学习国学可以增长知识、开拓视野、积淀底蕴、修身养性、风度儒雅、头脑充实、内心丰盈——是“利我”的不二选择;往大了说,学习国学能增加民族认同感、自豪感、自信心,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国学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实根基——是“利他”的唯一选择,
明确了国学的定义和相关知识,下面我们共同探讨怎样学国学才更有效果。要打心眼里喜欢国学,从骨子里热爱国学就像喜欢一个姑娘让你日思夜想,一刻不离;就像喜爱一种美食,让你魂牵梦绕,垂涎欲滴,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论你学什么,感兴趣就会产生无穷的动力,学做就会事半功倍;没兴趣就会心不在焉不走心不过脑,学做就会事倍功半,
我学国学,就是基于喜欢和爱好!启蒙是从看连环画开始,《杨家将》、《岳飞传》、《上下五千年》。之后开始背诵《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声律启蒙》,由此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及至少年,随着识字量的增加,阅读范围更加广泛,小学毕业时,“四大文学名著”通读完,特别喜欢的《三国演义》、《西游记》读了三遍,
初中时就爱上写作,有广泛的阅读支撑,几乎每次作文都是范文,中考语文满分更是得益于国学的滋养。此后,无论是求学还是工作,不管忙碌还是压力,都没有改变对国学的热爱与喜欢,也正是这种喜欢,助推我文学创作不断攀升,从事自己喜欢的文字工作顺风顺水,所以说,学国学,必先从喜欢开始,学国学一定要选准方向和定位,古语云:“的必先立,然后挟矢以注之。
文章TAG:国学 文化 普及 智慧 传播 普及国学文化传播国学智慧怎么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