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职称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参加评审,一种是参加考试,目前大约有十个专业是通过“以考代评”的方式,而其他的都是要参加当地组织的评审。职称与工资硬性捆绑,否定劳动的价值,远离了工作实际,是极其霸道的做法,它是赤裸裸的唯心主义表现,是一个战略性的错误,是多年来教育内矛盾丛生、问题多多的重要根源。
1、职称是什么,为什么要评职称?
职称,简单说是“技术职务称号”,是指专业技术人员在某个领域的专业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级标志,它反映着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关于为什么要评职称,这是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的需要,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每个人都有五个层次的需求,作为职场上的人,管理者如何满足员工的这些需要,显然不能大水漫灌、雨露均沾,需要设定一个尺度,于是职称的评定就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的尺度——根据职称的高低,设定薪酬待遇。
2、什么是职务什么是职称?
其实这两者很好区分的!以公务员为例,职务按级别分为国家级正副职、省部级正副职、厅局级正副职、县处级正副职、乡科级正副职,其中又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像市委书记、市长或者一些部门的局长这些都是属于领导职务,而非领导职务有巡视员(厅局级)、调研员(县处级)、主任科员(乡科级)、科员和办事员。非领导职务属于虚职,有不少都属于临退休时为了解决待遇问题而提拔的,也有一些是因为单位没有实职的职数,因此提拔后只能先担任虚职,
因此我们也经常能看到一些处级单位的副局长(副处级)还挂着“调研员”的职务,其实这个人的级别已经是正处级了。在我国,只要职务级别上去了,那么不论是政治待遇还是经济待遇和实职并不会有很大的区别,只是权利没有那么大,而职称在我国分为初级职称、中级职称、高级职称,还分为不同的系列,比如医生、教师、工程师等。而获取职称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参加评审,一种是参加考试,目前大约有十个专业是通过“以考代评”的方式,而其他的都是要参加当地组织的评审,
职称的应用主要是在事业单位中,获得职称后还需要单位聘用才能增加工资,一般中级职称的工资待遇和科级领导差不多,高级职称和处级领导差不多。但是,虽然职称能够提高经济待遇,但是享受不到政治待遇,即便一个人聘用了高级职称,但是如果没有职务级别的话,只能算是一个普通职员,还是要受到一个普通科长管辖的,所以正常情况下,职务级别的提升优先级肯定是要高于职称级别的,同样职务级别的提升难度也是更大的!。
3、评职称有什么用?
职场潘多拉观点:评职称有没有用,有多大的用,这和你的工作单位有很大的关系,但秉持一个原则:高比低好,有胜于无,职称一般在央企和国企比较常见,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收入增加,比如中级职称每月多三百,高级职称每月多五百等等。但是,其实在工资方面还有一项隐性影响:你的职位等级,经理和高级经理属于不同的分类,工资可能会差好几个档次,
职称有可能影响到你的升迁。看公司管理层,甚至是中层的简历,职称一栏大部分是高级,其实拿了这个证就懂那些事情吗?不见得,但至少他们还保持在一个学习状态,这点难能可贵,有了职称方便去挂职,比如XX专家团队成员、XX评审委员会成员等,职称都是硬性条件。另外,职称会影响到工资的基数,也会影响到退休工资,每一件事物存在必有其合理性,先拿到了再说,免得让很多机会白白溜走。
4、教师评定职称的作用是什么?
对于职称,百姓茶馆写了好几篇文章,主要是反对职称与工资挂钩,在此不想赘述,职称与工资挂钩,有严重的不合理性。从而打击大部分教师的积极性,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职称与工资不脱钩,教育内部的与职称有关的矛盾和问题不可能得到根本性的改变!职称与工资硬性捆绑,否定劳动的价值,远离了工作实际,是极其霸道的做法,它是赤裸裸的唯心主义表现,是一个战略性的错误,是多年来教育内矛盾丛生、问题多多的重要根源。
文章TAG:职称 干什么 职务 评职称是干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