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纪念馆,记载雷锋生平,雷锋邓州战友继承雷锋精神,把雷锋精神撒在邓州的土地上。”这段声音,是1958年9月20日时任校长郭沫若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开学典礼上的讲话,虽带有刘西尧的亲笔信,受到了河南省生产指挥组组长的接待,在南阳山区和邓县看了不少地方,但河南省只同意在平汉路以西的南阳专区的唐河、新野一带山区、丘陵地带临时战备疏散,若在河南建校他们表示有困难。

1、中国科技大学最初计划迁往河南,为什么会被河南拒绝?若中科大在河南,会有什么影响?

中国科技大学最初计划迁往河南,为什么会被河南拒绝若中科大在河南,会有什么影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迁恰好50周年60年前,中国科大肇启京华。“我们的学校如果能够说像一张白纸,那么就请把我们的学校办成最新最美的学校吧,”这段声音,是1958年9月20日时任校长郭沫若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当时可能不会有人想到,中国科大在北京玉泉路19号只待了十余年,中科大辗转南迁这所一诞生就风华正茂的大学,在北京度过11载春秋后,辗转千里南下。

选址历经坎坷,河南因物资短缺、条件艰苦婉拒1969年10月,国内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受文革的破坏以及战备疏散的影响,北京重点高校纷纷外迁,国务院科教组组长刘西尧向科大传达了搬迁指示。搬迁选址却一波三折,校革委会分别派往河南、湖北、江西选址,但都遇到了困难。虽带有刘西尧的亲笔信,受到了河南省生产指挥组组长的接待,在南阳山区和邓县看了不少地方,但河南省只同意在平汉路以西的南阳专区的唐河、新野一带山区、丘陵地带临时战备疏散,若在河南建校他们表示有困难,

选址人员回到北京,都表示这个地方没有条件,不能去。短暂落脚安庆,最终定居合肥直到安徽安庆首先接收了部分南迁师生,却最终因物资严重短缺难以为继,安徽省革委会主任李德生见此局面,同中科院商议,决定将学校搬迁到省会合肥,在合肥师范学院校址办学。1970年1月,中科院方面领导口在中科大在皖负责人不在场的情况下会见了李德生,协商科大搬迁合肥的若干事宜,

对于科大迁皖,李德生指示:“安徽来了一、二十个单位,但都是找个基点,领导关系还在原上级机关;我们原来以为科大也是如此,现在情况更具体了,关系下放了;经过研究,安徽有困难,可考虑在合师院⋯⋯”由此,科大正式迁至合肥,在原合肥师范学院校址办学。原北京玉泉路科大校址很快被铁道兵与海军部队占用,教室、实验室等也被改成了招待所、宿合,

中科大艰苦创业取得成绩殊为不易中科大发展过程历经磨难,也曾面临生死存亡之危。中科大辗转多地后南迁合肥,师资、设备流失大半,到1972年教授、副教授只剩十余人,学校还要不要办下去?在极其困顿的情况下,留守师生信念不灭,二次创业,磨砺出宝贵的“南迁精神”。学校成立砖瓦厂,师生自己挖土、烧砖、建房,时年已六十多岁的学部委员钱临照先生重登讲台,学校白手起家重建实验室,到1976年恢复科研项目近400项。

2、河南邓州是一座历史名城,关于它你了解多少?

河南邓州是一座历史名城,关于它你了解多少

邓州古称“邓”或“穰”,是河南省直管市,是豫西南门户城市,国务院确定的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邓州市享有中原天府,丹水明珠之称。总面积2369平方公里,辖28个乡镇(街、区),邓州市户籍总人口177.72万(2016年),常住人口143.47万,其中城市人口40多万,城镇化率达到36.62%,邓州地处豫西南、湖北交界部位,位于武汉一西安一郑州大三角和南阳一襄阳一十堰小三角附近,起着承东启西的“桥梁”作用。

历史人物:丁轸宇丁轸宇,1910年12月24日生于河南邓州,1932年考入河南大学经济系,193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经济系,同年赴英、德国留学,1939年毕业于伦敦大学经济科学院工业管理系。1941年回国,任河南省政府参议,同年被聘为河南大学教授,从事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1949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受聘担任河南省人民政府经济顾问等,1952年调任中共中央中南局财经委员会顾问。

1985年任河南大学顾问兼校友总会名誉会长、河南大学兼职教授,建国后,历任中南财经委员会工程师,河南省工业厅、冶金厅、省科委工程师,河南省进出口管理委员会顾问,河南省第五、六届政协副主席。是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1996年2月3日在郑州逝世,刘向三刘向三,1909年9月出生于河南省邓州市罗庄镇刘岗村,1927年5月参加冯玉祥国民革命军。


文章TAG:中科大  河南  邓州  大学  河南邓州大学在哪里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