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评上教授所花的时间,我可以把教授分为3种类型。在这种情况下,想评教授,基本只有靠熬,这类人,到评副教授的年龄,呱唧一下评上副教授,然后到教授的任职年限了,呱唧一下又评上教授了,毕竟除了校外,见一个教授也不容易,我做助教,月薪四十四元,这说明教授不穷。
1、大学教授的工资水平怎么样?有人说有些教授很穷是真的吗?
谢谢邀请,这个问题,我可以回答。因为我从五三年开始,直到二00二年退休,都在大学里教书,目睹了我的老师和我的许多现任大学教授的子弟们的收入的变化,当然个人的收入变化更不必说了,总的来说大学教授的收入,无论在解放之前或是之后,相较于其他人员,都不算是贫穷。而现在的有真才实学的教授,工作压力很大,但是生活条件却堪称是最好的,
我的几位老师大多是国外留学归来的学者,抗战时期他们隨院校内迁云南,四川这是他们最窮的时候,一谈到这段颠沛流离生活,无不感叹。胜利之后,老师们回到上海,住的是四平路上日式洋房,有位教授的夫人不工作,家里有五个孩子,靠自己的薪金,过得很好,还有两位教授原来系殷实之家,在淮海中路,住在别墅式的洋房里,当然也不穷。
另有两位老师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应召归来,报效祖国,他们当时的工资也是两百多元,我做助教,月薪四十四元,这说明教授不穷。到了文化大革命,教授因为工资都在三百六十和三百元之间,而广泛地被批,这时他们的工资,被以发生活费方式扣发,变得很穷,四人帮被打倒,悉数补发,他们又喜笑颜开地生活和工作起来。我们这輩人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薪金和全国各行业职称调整一致,
2、教授是怎样炼成的?
谢谢这位朋友的邀请。如果要问评定教授需要什么条件,我可以列出起码十所985、211高校的职称评审条件,其中也无外乎是教学、论文、项目、成果,以及其他的一些学术荣誉等,但这道题是问:教授是怎么炼成的?我想,应该从炼字做文章。根据评上教授所花的时间,我可以把教授分为3种类型,第一种是熬出头的。高校教师应该算是中国社会中知识层次和智力水平最高的群体之一了,在这样一个群体里想要出人头地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而且,高校教师们也并没有三头六臂,除了教学科研工作,也要食人间烟火,有家庭有娱乐,更重要的是,大多数还未评上教授的普通教师,处于没有独立实验室、没有自己团队、资金缺乏的状态,想做事,基本是靠自己单打独斗。在这种情况下,想评教授,基本只有靠熬,把前面更优秀的熬上去了,就排上自己了。当然,这个熬绝不是混,而且一点一点积累,等有一天抓住一个机会,实现量变到质变,
像我们学校有个老师,年轻的时候基本没什么项目,等到40岁左右,他的同学在企业已经混出些名堂了,他就从同学那里那到一些横向项目,进而养团队,做科研,很快就评上教授,到快50的时候,就发展专业带头人了。所以说,这部分人,并不是没有能力,只不过没有合适的机遇和合适的平台,只有靠坚持不懈的努力,这类人是高校教师中的大多数。
第二种是卡着点上的,这类人,到评副教授的年龄,呱唧一下评上副教授,然后到教授的任职年限了,呱唧一下又评上教授了。这部分人好像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但不可否认他们运气比较好,有的是赶上一个好平台,有的则是遇到一个好导师,像我们学校一个长江加杰青,刚工作的时候没有人看好,但他有一个不要名不要利的好导师,所有成果都往他身上堆,后来年纪轻轻就实现国家级人才大满贯,
不过除了运气外,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努力,否则导师这么多学生,为何偏偏挑中你。就是上面那个长江加杰青,长年保持凌晨1点睡觉,家庭也是基本顾不上,这就是我上面说的,要想在高知人群中出类拔萃,不下血本是不可能的,第三种是破格晋升的,所谓破格,基本上就是针对年轻人才的,我这里特指那些年纪轻轻就产出高水平成果的人,有的可能博士刚毕业,有的则是在博士,甚至本科期间就光彩夺目。
文章TAG:黄培伦 教授 炼成 黄培伦教授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