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记忆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要注意中药里的药名,其中含有很多密码,可以破解,也可以便于我们记忆,不要死记硬背。结合个人经历说一下,一种是趣味记忆,短时内见效,如小陷胸汤,有三种药物,黄连半夏瓜蒌,趣味记忆为黄连夏楼,大柴胡汤为枳芩夏嫂找生姜,有一些中药的歌诀,朗朗上口,特别有助于中药记忆。
1、怎样记忆中药药性?
中药记忆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要注意中药里的药名,其中含有很多密码,可以破解,也可以便于我们记忆,不要死记硬背:比如升麻,肯定是往上升的;沉香它是往下沉的,用于人体它也会往下沉,它能降气。再比如:番泻叶有“泻”肯定有通便的作用;益母草肯定对女人有用;决明子、夜明砂带明字,都能明目;泽泻用于利水湿、孩儿参用于孩子气虚、续断、骨碎补肯定与治疗跌打损伤等等,
植物类的药,看它长在植物哪个部位,就可以以确定其性质和走向。比如桂枝、桑枝都是走四肢的,比如花叶在植物最表层,它能发散清香。用于人体也有生散的作用,凡子必降,种子成熟都要掉到地上,所以种子作用在人体都是降的。根部入药的话,靠上面的根是往上输送养料的,所以它在人体中的作用是偏往上的。下部的根,是要往下扎入泥土的,所以它的性质是偏往下走,治下焦的病,
中间那一段根是守中的,治中焦的病。金石、即金属、矿物、化石、贝壳之类,这些药都很重,药只要重就会往下走,这是它们的基本走向。虫类的药也会钻到人体筋骨的缝隙里,把一些顽固的风寒湿邪,像从骨头上搜剔筋肉一样剔除,虫类有的善于飞行,有的善于疏土,有的善于游水,或爬行,总之是擅长走窜,因而虫类药大部分具有祛风通络之功效,
在药性方面来说,凡味属辛甘、性属温热的药物,大都为升浮药;味属苦、酸、咸,性属寒凉的药物,大都为沉降药,这是从药的性味,寒热方面来记忆的诀窍。还有一点,药物通过炮制,升降浮沉会有所转化,如酒炒则升、姜制则散、醋炒则敛、盐制则下行,还有一些中药的歌诀,朗朗上口,特别有助于中药记忆:有毛能止血(如紫珠草),有刺善驱风,肿节治跌打,粘潺拔毒功,藤茎祛风湿,中空消水肿,花叶能升散,子实专下行,麻辣治蛇咬,芳香功止痛,酸涩可收敛,甘味补气雄,苦寒泻心火,辛辣善温中,咸味软坚好,质重能镇静。
2、中医内科学中如何记忆方剂?
掌握方剂多少是衡量中医水平的尺子,是名医必须掌握大量方剂,万首不为多,,怎么记?三更灯火五更鸡,不下一番苦功是不行的。结合个人经历说一下,一种是趣味记忆,短时内见效,如小陷胸汤,有三种药物,黄连半夏瓜蒌,趣味记忆为黄连夏楼,大柴胡汤为枳芩夏嫂找生姜,长久记忆是方名主治药物组成全部编在歌诀内,如羚角钩藤汤:俞氏羚角钩藤汤,桑菊茯神鲜地黄,贝草竹茹同芍药,肝风内动急煎尝。
只有笨功夫,没有巧捷径,但有经过实践检验过的比较好的方法,就是每首方剂大声念出来,重复一百二十至一百五十遍即可记牢,如还记不住,没别的,你不适合学中医。再就是变整化零,把方剂记在小卡片上,一面为方名,另一面为方剂歌决,揣在包里,等车座车等吋间,得暇就拿出来看和背,本人四十岁才学中医,就靠这种方法掌握了五六百首方剂,目前还没碰到掌握方剂超过二百首的中医。
文章TAG:记忆 中成药 方剂 中医 中成药怎么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