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包含二德,一德是天地之德。“中庸”是德,德是“中庸”,是自然的必然,因为天地间最大的德是向生性,有人找与补形的,有人找差异不太大的,有人找情投意合的,没有说不能怎么样,只能怎么样,为什么《中庸》能和《论语》、《大学》、《孟子》列为四书,那是有原因的,《中庸》是孔子的嫡孙子思所著,第一张就包含了其中最经典的部分,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1、孔子为什么认为“中庸”是“德”?对现代教育有什么启发?

孔子为什么认为“中庸”是“德”对现代教育有什么启发

“中庸”是德,德是“中庸”,是自然的必然,因为天地间最大的德是向生性。“中庸”包含二德,一德是天地之德,万事万物,无不强调阴阳平衡,必须要“中”,才能和谐自然,和谐万物,和谐社会,和谐健康,自然的德就是要尊重自然规律,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如保护环境就是这个道理。二德,是人文之德,人类共同建设美好家园,需要相容,相让,相谅,也就是说要有谦卑思想,没有相互谦卑谦让,岂不是鸡飞狗跳,那就不利于人类的和谐,也就是无德,任何群体都不欢迎害群之马,所以“庸”是德,这个德就是给别人机会,给别人放生,把自己放在低处,把灵魂放在好处。

2、怎么去学《中庸》?

怎么去学《中庸》

我来谈谈学习《中庸》的一些认识吧,其实我们经常听到中庸之道,大概就是不偏不倚,和谐致中的意思,通过对诸子百家经典的学习,总能感觉到我们中华文化的和谐就是中庸之道,读老子《道德经》,读《论语》,读《孟子》等书,总结出一点,其实诸子百家都是在诉述自己的政治理念,儒家的仁爱、道家的无为、墨家的兼爱非攻、农家的守本、纵横家的连横、法家的法治,都是在那个乱世想寻求一种理想的治国理念,使得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除此之外诸子百家的著作就是来阐述他们理论思想中对他们政治理念的论证。

为什么《中庸》能和《论语》、《大学》、《孟子》列为四书,那是有原因的,《中庸》是孔子的嫡孙子思所著,第一张就包含了其中最经典的部分,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说的很明白了,人性有自然属性,有社会属性,我们要靠教育来压制自然属性,来规范自然属性。其实说白了还是在阐述孔子的重要理念,那就是需要依靠教育来提升国民素质,使国家变得富强,

《中庸》全文3568字,除了阐述孔子的教育理念之外,还讲明了一点,也影响了中国的千年的文化,那就是做人做事一定要折中,不要过于偏激,也不要过于保守,欲求一个最佳的结合点,同样万事万物的运行规律也是讲求的阴阳平衡和谐,我们既要保持本能的欲望,但也要克制自己的膨胀。很多人一出名就会自我的膨胀,不可一世,就像刘强东、马云等人,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好像自己就是外星人一样,然而他们却缺少一种功成名就之后的低调,这就是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如果明白这点很多人在出名以后保持低调就不会遭受到灭顶之灾,无论古代埃及文明还是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都有阴阳相交相和的思想在里面,所以孔子的嫡孙子思虽然名望没有孔子高,但是在孔子的思想中更进一步,提出创造和谐社会的概念,那就是使得每个人都要达到中庸和谐的境界。诸子百家之言,各有各的道理,可是最能保持宇宙本真,最能体现人性平衡的还是儒家的中庸之道,采用耐心的教化使人民都充满爱心,社会也少了很多纷争,

3、中庸的概念是什么?你觉得中庸是不是一个好的概念,应该如何实践?

中庸的概念是什么你觉得中庸是不是一个好的概念,应该如何实践

中者种也,庸者用也,中庸即中(种)用。以仁为中心,适合之用,比如,穿鞋大了晃晃荡荡的不舒服,小了挤脚不舒服,只有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再比如我们找对象,一定要找适合自己的。太理想化的,太不理想化的,不适合的话,都不会幸福。有人找与补形的,有人找差异不太大的,有人找情投意合的,没有说不能怎么样,只能怎么样,

关健是在于找到合适的。所以合适就是不偏不倚,这不偏不倚不是在两点之间取其中,而是该怎么着就怎么着恰到好处,就如穿鞋,大小适合谓之中庸。而这个大小是因人而定的,不是大的就一定是好的,也不是小的就是一定好的,大小中间的也不一定是好的,不偏向哪一方,也不倚着哪一方,只有合适才是好的。明白了中庸的道理,至于怎么做,就如找对象,别人说的都只能是参考,只有自己才能真正去选择适合自己的。


文章TAG:中庸  概念  教育  中庸教育怎么样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