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问“英语”是怎么来的,八成是想问书写英语拉丁文字是怎么来的,我下面把英语语言和文字的来历都简单叨咕一下。但与此同时,英语的语法被大幅度简化,相当于上帝又给学英语的孩子开了一扇迷你窗,题主应该是想说中文来自甲骨文象形字,只不过英语的文字是表音的,落在纸上还是这个东西,所以在英语中并不太区分语言和文字,都用English来表示了。

1、中考英语阅读的素材来自哪里?

中考英语阅读的素材来自哪里

中考时间有点久远,但是高考还是非常熟悉的。高考英语,越来越考验你平时看不看外国的报刊媒体,现在,外报外刊已经成为高考的主要出题来源,除了知名度比较高的一些报刊,如《纽约时报》、《新闻周刊》以外,一些国外的政府网站、旅游资讯类网站、公共电台网站上的文章,甚至是外文原版书都可能成为高考英语阅读题的来源。高考外刊取材还是比较分散的,应该广泛涉猎,千万不要只抱着一两家来读,

2019全国卷英语阅读素材来源1.阅读理解A篇和完形填空,以生活类信息为主,来源大多是一些小报或者非官方的媒体,有点像我们公众号文章那种感觉。2.阅读理解B篇和语法填空,以一些都市新闻居多,来源大多是有一定规模的报刊或者媒体,类似于辽沈晚报那种感觉,有比较生活化的事件,也有稍有深度的新闻,就像今年全国II卷的阅读理解B篇,取自英国的综合性刊物《伦敦周刊》,名为I’maddictedtovolunteering.Isthatselfish?,这篇属于改编比较多的,一般改编会分成这么三步:(1)删:由于篇幅限制,在将原文选作高考题材时,针对逻辑关联不大、重复或不设题部分进行了大量删减。

(见上文红色删除线部分)(2)改:改写和替换原文中的超纲词汇,从而降低阅读难度,(见上文粉色标注)(3)添:删减后的内容通过添加一些连词或调整语序等,将文章内容连贯起来。(见上文绿色标注)这篇文章的难点在于它的背景,国外的学校非常重视体育,各个体育赛事在教育环节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家长在这些活动中做志愿者也非常普遍,

这一点与国内学校教育不一样。文化背景的差异会给学生正确理解语篇信息带来困扰,3.阅读理解C篇和D篇一般会选自比较主流的报刊和媒体,就像中国的人民日报和新华社这种感觉,内容比较高大上,基本上是论述类学术性比较强的文章。高考英语阅读素材来源——《纽约时报》就像今年全国I卷阅读理解D篇,来源于美国高级、严肃刊物的代表——《纽约时报》,一篇名为BeNice—YouWon’tFinishLast(注:本文标题是英文谚语“Niceguysfinishlast.人善被人欺”的变化形式)的文章,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讨论社会心理学中一个已经深入探究的课题——受欢迎度,

能看出来,对于阅读素材的选择更加注重了时效性,全国I卷阅读A的题源是今年4月25号才发布的,一个月后已经贵为了高考题。全国I卷阅读A题源总结:今年高考的英语阅读,取材愈发倾向于外国严肃媒体或专业刊物,考题从外刊取材,而不是根据国内教材拟造,这就增加了用应试技巧和有限的课内阅读量就想冲击高分的难度。通过扩充词汇量、增加课外阅读来修炼内力,才是提分王道,

2、正如汉语来自于甲骨文象形字,英语是怎么来的?

首先纠正个错误,汉语不是来自于甲骨文象形字,在有甲骨文之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语言。题主应该是想说中文来自甲骨文象形字,“语言”和“文字”要分开看我们平时所说的“语文”,“语”代表语言,“文”代表文字,两者是不同的概念。语言是我们用嘴发出来的声音,是“听”和“说”的内容,汉族人的语言叫汉语,但汉语并不是一个精确的概念,因为汉语内部还存在差别较大的方言。

比如,广东话、闽南话这样的大方言,以及河南话、东北话这样的小方言,所以严格意义上,不存在“讲汉语”这种说法,要精确到具体的方言,比如“讲普通话”,“讲粤语”。但由于普通话的特殊地位,在一些场合它可以代表汉语,文字是用来记录语言的工具,是“读”和“写”的内容,用来记录汉语的文字叫中文,中文又分简体中文和正体中文。


文章TAG:英语  中考  素材  阅读  英语来自哪里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