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讲甲骨文的有《甲骨文字典》徐中舒主编。如《新编甲骨文字典》(刘兴隆)《甲骨文说文解字》(阳生编),语言有的晦涩难懂,需要有一定基础阅读才好,99年甲骨文发现以来,共出土了15万片左右带文字的甲骨,共有4500多字(也有说5000字的),如果有一定古文字基础者,使用最好。

1、有哪些专门讲金文,甲骨文,大篆之类的专业知识的书?

有哪些专门讲金文,甲骨文,大篆之类的专业知识的书

专讲甲骨文的有《甲骨文字典》徐中舒主编。编写者为国内著名大学教授,专家学者,书写规范精美,字数齐全,查阅方便,每个部首按《说文》排列,最后,把涉及到相同字附的甲骨文列出,是个创见。其编攥经过是把当时见到的甲骨文汇总在一起,精心研究,反复考证,呕心沥血,最后定稿而成,集众人智慧为一体的研究成果,它把能够认识的每一个字,经爬罗剔抉,从形音义,做了解释。

对于学者是个很大的帮助,既是入门书,又是钻研提高的好书,这本字典由于成书在九十年代后期,美中不足的是,个别字没有收入进去,个别字解释有失误。语言有的晦涩难懂,需要有一定基础阅读才好,近些年还有个人编写者,也不乏精深见解,多囿于一己之见,可当参考,学之既久,自当分辨。如《新编甲骨文字典》(刘兴隆)《甲骨文说文解字》(阳生编),

其它甲骨文入门的普及读物亦不难买到。金文最好的是《金文编》(容庚编)收集资料齐全,有的重文多达一百多个,摹写精美,有小篆和楷书对照,并注明每个字的出处。它的不足是①无字形来源解释,叫人不易理解字形,如果有一定古文字基础者,使用最好。②少数金文混而未分,属于误解,如把金文里的“頮”见于《散氏盘》《颂鼎》等,与“眉”混为一字,其实眉是一个借音通假字,白璧微瑕。

2、甲骨文真的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吗?在甲骨文之前,还有没有文字?

1953年发现的西安半坡文化遗址和1972年发现的临潼姜寨文化遗址,都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距今6000多年,在这些遗址发现了不少陶器(多数已成为碎片),半坡遗址带符号的陶片有133件,符号27种;姜寨遗址带符号的陶片有129件,符号38种。如下图:这枚碎陶片上的符号,是6000多年前的先民刻划的除此之外,诸如马家窑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遗址发现的陶器符号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各地发现的符号笔画都比较简单,形状则多种多样。那么,这些符号是干什么用的呢?算是文字吗?有争议,有考古学家就认为:“很可能就是制陶专门化以后,氏族制陶或家庭制陶的一种特殊标记,很可能起了原始的图像文字的作用。”这就有点相当于后来的“族徽”,大家不要以为族徽是日本的专属,中国老早就有,下图是商周铜器上的族徽:族徽也有考古学家认为:“可能是代表器物所有者或器物制造者的专门记号。

”这就类似于农人在农具上用漆墨画一个记号,或者我们在手机壳上贴个大头贴,但郭沫若先生的推论更进一步,他认为:“彩陶上的那些刻划符号,可以肯定地说就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者中国原始文字的孑遗。”于省吾先生的观点则比郭沫若更为明确:“这种陶器上的简单文字,考古工作者以为是符号,我认为这是文字起源阶段所产生的一些简单文字,

”由于郭、于二先生是权威,所以他们的观点影响很大。但后来也有学者不认同他们的观点,文字与符号有什么区别?文字是什么?“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但符号不等同于文字,二者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我们不从定义解释它俩了,太抽象,举个例子吧:交通标志也是一种有意义的符号上图和下图左侧黄色的那部分都是符号,它表达一定的意义,但不能视为文字。

下图右侧的才是文字,它记录了“qianfangshigong,cheliangmanxing”(语言)这句话,回到这些陶片上的符号。它们算不算文字呢?从现象上看,它们和文字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符号嘛——文字也是符号,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但从功用上说,这些符号和文字又有质的区别,仍不能算原始文字,因为文字无论多么“原始”,都是和语言密切相关的,每个文字代表着语言中一个比较固定的“词”(意义),连缀起来组成表达完整概念的话。


文章TAG:甲骨文  专家  哪里有甲骨文专家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