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县城的省重点高中的老师,我支持高中阶段分文理高中、艺术高中和职业高中,这也是国家高考改革的趋势。艺术高中的专业老师,都是名牌大学或专业院校毕业,经过层层选拔招聘进来的优秀教师,专业能力肯定有保障,中国是一个讲究“天地、人情、国法”的社会,高考目前是最公平的选人机制,当大家都去走艺术、职业的道路,高精尖的人才就缺乏了,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高考改革问题上是要慎之又慎,容不得半点差池。
1、职业高中的艺术生(参加艺术高考)和公办艺术高中的艺术生有什么区别?
现在所指的“艺考”以及“省内统考”是指“全日制普通学生”(普高三年)在选择文化课大学普考期间由于担心文化课普考分数不理想或热衷于绘画艺术事业而加报的非纯文化课内“艺术内”项目,它有双重选择,在择校填写志愿期间可选纯文化课类也可选择艺术类。而未加报艺术类的,只有单一选择——文化课类,而职业高中的学生很多是因为学生在“初升高”的中考期间由于成绩没有达到普高的要求而选上的民办技术性高中。
2、高中阶段改革为文理高中、艺术高中和职业高中,你支持吗?
我是一个县城的省重点高中的老师,我支持高中阶段分文理高中、艺术高中和职业高中,这也是国家高考改革的趋势,无论什么改革,要弄清三个问题:为什么要改?能不能改?怎么改?为什么要改?现行的高考制度是从1978年恢复高考后沿用至今的,交响乐团只有在指挥棒的统一调配下才能奏出和谐的乐曲。中国高考在唯分数论的指挥棒下,在恢复高考四十多年间,为新中国培养了大量的高精尖人才,训练了成批次的高素质工人,所以才有了今天的中国航天、高铁、超算等高科技井喷式的发展,也成就了今天“中国基建狂魔”的雅号!中国高考唯分数论的制度功不可没,在绝对公平的制度下让大量的寒门出现了贵子,打破了固化的阶层,激发了一批又一批的学子勤奋刻苦,前仆后继涌向高考的独木桥,大浪淘沙,筛选了大批的优秀人才,
但任何一种制度不可能一成不变,唯有变革才是永恒的,唯分数论的高考制度已经严重制约了人的个性化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就拿我们学校来说,每年毕业生在1200人左右,能考上二本的600多人,其他的600人,说的难听点,就是高考的殉葬品,过着三年苦逼的生活,从早到晚坐在教室听一些云里雾里的东西,夸张点说是生不如此。
临到毕业了自信心严重受到打击且毫无特长,就是俗语说的“稂不稂,莠不莠”!所以高考必须改革,能不能改?在需要变革之时,无须对旧有制度喊打喊杀,全盘否定,更不能盲目冒进。中国高考的唯分数论的指挥棒更是如此,在没有找到更好的方式时,你还得坚守,要不教育公平不在,寒门也难出贵子!中国是一个讲究“天地、人情、国法”的社会,高考目前是最公平的选人机制,当大家都去走艺术、职业的道路,高精尖的人才就缺乏了,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高考改革问题上是要慎之又慎,容不得半点差池!可喜的是国家早已意识到教育评价体系的弊端,正在稳步推进各项教育改革,加之中国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多元化、个性化的评价提供了依据,可以预见高考的评价体系会走向成熟,
早在2014年,国家教育部的改革方向已经明确:国家普通高等院校1200所学校中,将有600多所转向职业教育,转型的大学本科院校正好占高校总数的50%。国家在物质和技术上已经布好了局,不过老百姓心目中职业大学不是大学,宁可让孩子在文理科高考的这条路上死磕到底!不过假于时日,这种观念也是会改变的,到那时高考改革就水到渠成了!怎么改?高考改革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可以说清的!改革的方向还是回到教育的原点,做到八个字“有教无类,因才施教”,也就是说让所有的孩子都能读大学,根据他们的不同特点上适合自己的大学,也就是回到前面问题中的:搞学术研究,考公务员的读学术型的大学,占30%吧!有艺术特长的去艺术学校,将来从事文艺体育等方面的工作,占20%也比较合理!而另外一半的人进职业大学,学得一技之长,成为大国工匠也是一种人生目标,三百六行,行行出状元。
文章TAG:高中 文理 艺术 改革 阶段 艺术高中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