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中医专业的本科学生,在校期间,西医的基础课程,如生化、解剖、生理、病理、药理、免疫、微生物与寄生虫、西医诊断、内科基础、外科基础等课程全都是要学的,在校认真学习,把这些学好,尤其是西医诊断和内外科学基础学好,考过执业医师资格证还是没有问题的。

1、中医专业学生如何自学西医?

中医专业学生如何自学西医

如果是中医专业的本科学生,在校期间,西医的基础课程,如生化、解剖、生理、病理、药理、免疫、微生物与寄生虫、西医诊断、内科基础、外科基础等课程全都是要学的,在校认真学习,把这些学好,尤其是西医诊断和内外科学基础学好,考过执业医师资格证还是没有问题的。如果是研究生,不但要学习这些理程,更要学习相关专业的西医课程,

2、应该如何学好西医并养成西医思维?

应该如何学好西医并养成西医思维

题主在副标题上特别注明了“内科方面”。我想说,作为崇尚科学的人来讲,首先得尊重事实,就像我们搞电子技术的人,不承认事实,很多故障都处理不了的,现代西医在近代有很多新的发展,但是现代西医的短板是慢性病,就是内科方面,很多人都不打算承认几十种慢性病治不好的事实,而坚持几十年都不变的思路,经常自诩西医很科学,但是不承认事实的态度就是不科学的。

3、西医综合只有选择题,那为什么医学期末考试还会有名词解释这些题目?

西医综合只有选择题,那为什么医学期末考试还会有名词解释这些题目

其实在上学期间我也有这样的困惑,似乎觉得本科生的教学和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不接轨的,浪费教学资源,但是在切身经历了几次考试和知识的应用后,我慢慢发现确实这里面存在着教学理念的不同,从而体现在考试的题型上的差异。那么今天我就简单的就这方面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希望大家能够一起参与讨论,两个考试的目的不同医学研究生入学专业课考试和本科生期末考试最主要的差别就是其考试的目的是不同的。

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一种选拔性考试,其目的在于通过严格、公平、科学的考试选拔出学习能力更强、理论更扎实的人才去进行硕士研究生的深造,而本科的期末考试则是为了检验学生学习的成果,同时也是检验教师的教学质量,是一种通过性考试。因此研究生考试的意义是选优,只需要保证能够在人群中选拔出优秀的人才即可,因此其淘汰率也不低,

而本科生教学的期末考试则是本着好好学习就能过的基本思想,一方面督促大家保持学习质量,另一方面也是通过挂科给不认真学习的同学一种警示性的惩罚。因为这种理念,本科生教学的考试挂科率相比于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淘汰率要更低一些,题型之间的差异在分析考试设置名词解释、主观题和选择题的比例前,我们先看看这些题型之间的差异,最后的结论可能跟大多数感官上的理解有较大差距呦。

名词解释,一般答案在一句到三句话之间,主要是概括性的解释一个名词,这些名词可以是一种疾病、一种疗法也可以是一个细胞、一种器官,总之一切医学上的概念都可以被出一道名词解释题。主观题,也被我们成为大题,主要是因为答案比较长、字数比较多,经常需要列出1、2、3、4点来,选择题,“a、b、c、d、e、f、g….”字母歌我们唱起来~最开始的时候选择题还是四个选项,而到了考研时,选择题变成了五个备选答案,在变态的主治医师考试和规陪结业考试中,最多的多选题备选答案可以达到k…好的,说一下这几个题型存在的意义。

名词解释要求的是考生对于一个概念的归纳能力,要求准确,全面,往往名词解释背好了,会在很多的疾病或机制的理解上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比如:糖尿病(名解)大题是详实的知识点,答案常呈序列性,经常需要分几个大点去回答,一般在正确答案中要求只要踩到题点就能得分,其实是比较宽松的。比如:糖尿病的治疗原则有哪些?而选择题,大家看着简单,就那么几个选项,其实却是最难得,

因为选择题出题的角度相当的多:可以排除型:下列哪项不是心衰的常见表现?;也可以是平铺直叙型:下列哪项是心衰的首发症状?;也可以是病例分析型:(一大段病例),下面哪个诊断符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可以是宏观题:心衰的治疗原则有?;也可以是细节题:心衰时下列哪项指标反应心肌状态?大家看,无论哪个角度,都需要考生对这个心衰有最全面,最详实,最细节的了解才能把题做好。


文章TAG:西医  综合  选择题  自学  怎么自学西医综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