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主动联系导师,提前搭建良好的沟通渠道呢。如果跟导师之间没有私交,考研初试成绩出来以后再联系导师比较好,太早联系也没有意义,考研出成绩后,要不要联系导师,这个一般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提前与导师建立沟通,可以帮助导师更好的了解自己认知自己,同时有助于了解自身成绩是否能达到复试要求,并不是去问导师问题。
1、考研到底用不用提前联系导师?
如果跟导师之间没有私交,考研初试成绩出来以后再联系导师比较好,太早联系也没有意义。对于准备考研的学生来说,全力备考把初试分数考的高高的,这才是被录取的王道,1.通常来说,保研的学生会联系导师比较早,大牛老师确实很热门通常来说,免试保送研究生一般会在十月份结束,而考研则是在12月底进行,所以多数保研的学生在同一年级的同学考研之前基本就把导师联系好了。
想提前联系导师的考研同学,大概是想着早点抢个好老师,这个出发点倒是好的,2.大牛老师固然难抢,其实好学校的老师基本各个都很好好学校的老师其实都是很厉害的,这些老师里面就算不是学界大牛,入校时的门槛也是很高的。比如我读研时有一个非常年轻的老师,三十岁出头,科研成果数不过来,而且是陕西高考状元,老师的责任心也是杠杠的,
我导师年纪也不大,确实当年学校的风云人物,因为特别优秀而留校,然后短期内连升三级,真的很厉害。好学校的老师未必都是大牛,但很多都是未来的大牛,各有所长,所以如果你进了一个好学校,导师整体都很不错,不管选到谁你都赚到啦,3.没有初试成绩的保障,就算提前联系老师也很难答应你通常来说,导师判断收不收一名学生,是由多个因素决定的,比如你本科学校和专业、考研成绩、本科期间科研成果等等,在这其中,考研成绩十分重要。
之所以考研成绩十分重要,一方面是因为你的成绩足够高才会被录取,老师提前选择做你的导师也是对自己负责,不会落空;另一方面是因为考研成绩其实代表了你的能力,不管是否能够全面代表,至少能够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你的专业基础是否扎实,老师当然是愿意要分数高的学生,至少可以说明这个学生的专业基础比较扎实,4.做好自己,好老师自然来,而且找导师这事儿是需要缘分的,这一点确信无疑对于一些初试成绩特别高的学生来说,老师都是抢着要的。
2、研究生复试,需要提前联系导师吗?
复试在即,找导师的问题成为考研(微博)人普遍关注的话题之一,“导师都说要挑有灵性、有潜力的学生,可面试时间这么短,如果能提前找导师聊聊,展示一下自己,相当于抢了一个面试的机会。”这是不少考研人普遍的想法,于是,一些如何“讨好”导师的“人情秘籍”开始在网上流传,民间甚至流传着考研的“潜规则”:外校生拼不过本校生,与导师素昧平生的拼不过一面之交的,一面之交的拼不过找对导师送对礼的事实果真如此吗?教训篇:有多少梦想可以挥霍?教训1:联系的导师太多,给人心机太重的印象赵琳,报考北京某高校的研究生,
初试成绩中等,为增加成功的几率,复试前两周她来到自己所报考的学校,打算为见导师做做铺垫。她通过自己在北京的同学和朋友,找到本校正在读研的师兄师姐们,分别拜访大家,以了解所报院系各方面的信息,接下来,便开始跟着师兄师姐去上研究生的课,辛苦奔波,倒也得以被几位导师认识。就此来说,她的铺垫已经足够,但她还不放心,继续马不停蹄地找关系:找师兄师姐索要导师的联系方式,请求他们带她去见导师,
当然,最后没有人愿意带她。于是在快复试前,她开始给有联系方式的导师打电话,自我推荐,并表示自己希望成为他们的研究生,导师们的答复大多是要看她复试的表现。于是她放下心来:至少有一个导师会要我的,面试时她一点也不紧张,毕竟大部分导师的课她都上过,回答问题时也很镇定自若,对答如流。导师们对她的表现也比较满意,有好几个导师都想录取她,
但是很快,情况发生了大逆转——有一位导师提到赵琳此前曾与他联系的情况,立刻另外几位导师也说赵琳给他们打过电话。导师们一商量,觉得这个学生心机太重,不够单纯,最后共同决定不录取她,教训2:目标导师不明确,造成了“撞车”刘杰,本科学农学,跨考业报考教育学,不幸的是没有进入复试名单,于是开始考虑调剂,终于,她了解到武汉某农科所招教育学研究生,急忙与他们联系。
文章TAG:导师 提前 考研 不用 怎么提前联系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