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流传至今的“天下三大行书”作品,都是作者的文稿手札,随着感情的起伏变化而出现字的不同面貌。行书是实用性与艺术性兼具的书体,洒脱俊逸,飘逸本身也是行书的内涵之意,行书是比较常用的日常书体,介于楷书之间的工整行书叫行楷,草一些的称行草,特点是书写速度快、自然,便于辨认。
1、写行书的时候,怎样处理好字和字之间的关系?
行书是比较常用的日常书体,介于楷书之间的工整行书叫行楷,草一些的称行草,特点是书写速度快、自然,便于辨认。一件优秀的行书作品,要处理好字和字之间的俯仰,倚侧、大小、浓淡、方圆等关系,就像跳集体舞的队员,互相有呼应、交流、互动,变化中有统一,整体中有区别,我们现在的书法作品,在处理字与字之间的关系时,只追求章法布局,有刻意做作的感觉,缺乏自己感情的自然流露,为写字而写字,很少有自己创作的诗赋文章,跟古人的写作状态完全不同。
看流传至今的“天下三大行书”作品,都是作者的文稿手札,随着感情的起伏变化而出现字的不同面貌,右军的《兰亭序》,风流倜傥,畅快得意;颜鲁公的《祭侄文稿》凝重、悲怆;苏东坡的《黄州寒食帖》惆怅、沉郁。我们在面对虽隔千年的印刷品时,仍能感受到字里行间的喜怒哀乐,我们现在学习书法,太强调写字笔法、章法,而其实又谁也说不清。
2、学行书十个月,大家看下写的怎么样?
好可怕啊!十个月能把《圣教序》临到如此地步?有些字颇为得法!学十个月行书到这种地步,看来你是天才啊!王羲之的行书难在有些字真的不是几个月或者是理念能学成的,比如劳字的秃宝盖,以及整个字很难把握的,你的劳字基本是成功的,难得,难得!还有就是有些方笔,你体会的业很好,王羲之的行书方笔是难点之一,十个月能如此甚好!不能说再多,因为你的悟性很高,希望你能早日成功吧!。
3、硬笔行书怎么写得“飘逸”?
行书顾名思义,就是把字写得像在行走一样,行书是实用性与艺术性兼具的书体,洒脱俊逸,飘逸本身也是行书的内涵之意。如何把行书写出飘逸的姿势气韵,抱庸以为有三个关键点尤其需要重点把握,飘逸在于形意。意在形中,点画要活脱起来,变楷书的呆板为活跃,变草书的狂放为内敛,简言之,就是结字要美观,或雄奇峭拔,或秀美端丽,或厚重古朴,方寸之地既要讲规矩、也要求个性,最终达到姿态万千、行云流水的即视感。
飘逸在于呼应,起笔呼,承笔应。楷书可以相对个体独立,而行书必须于众取势,笔断意连,上下连贯,是行株之间共同营造不宜分割的整体美。单字漂亮,连贯起来更漂亮,俯仰之姿,疏密之态,勾连之意,尽在其中,飘逸在于体势。抱庸所言体势,意即通过形体状态体现出气势韵味,楷书的凛然正气,草书的狂傲之气,行书则是取其中,刚柔并济。
4、硬笔怎样写行书又快又好看?
快,主要在娴熟,用笔十分熟练,节奏感强,书写速度很快,好,在于笔画结构的精巧美观,即使在快速书写的情况下,仍能保持微观与宏观的协调,呈现予人美感。硬笔行书要写得好,必须有厚实稳定的书写技能基础,单字的笔画结构要先练到位,这样才能确保快速书写的过程中线条不散、结构不乱。硬笔行书与楷书有不同,也不一定需要必须从楷书走起,但即便是直入行书,也必须先强化单字的细节,
细节夯实了,才能保证“高速”状态下不变形。硬笔行书要写得快,最好就是多写多练,提高熟练程度是最稳妥可靠的办法,其实很多“心到手不到”的朋友,最主要的问题也在于此,书写数量与频度还达不到“熟”的程度,下笔不果决,手脑协调不起来,自然难以生巧,而且一写快就变形,比较合理的方法是先“好”后“快”,先技能基础搞好,然后通过大量书写实践,固化习惯,速度与节奏自然也就出来了。
文章TAG:井字 看下 行书 井字的行书怎么写